最近澳門因為台風災情占了不少版面。平時講到澳門,似乎隻會想到博奕産業;其實澳門透過一個常應用于罐頭的加工材質,讓台灣人時常提起而不知。
為什麼常用于罐頭的馬口鐵要叫「馬口」呢?其實這種加工材質與「馬口」沒有任何關系。馬口鐵這種材料在清代中葉時從葡萄牙人租借的澳門進口,而澳門被葡萄牙人稱為Macao,音近「馬口」,所以這種材料就被中國人慣稱為馬口鐵了。
澳門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梳打埠,與Macao的稱呼完全對不上,為何會有此名?據說是因為當初葡萄牙人初訪澳門時剛好在「媽閣廟」前的海岬上岸,當他們問居民當地名稱時便得到「媽閣」一詞,就翻為「 Macao 」,轉為英文也是同樣拼法。從那時起,澳門的國際稱呼就離不開Macao「馬告」這個名詞了。
馬口鐵早期又叫洋鐵,主要原料為鋼闆,表面以電鍍或熱浸方式鍍上純度99.75%以上的錫,可有效防止腐蝕。錫這種物質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保藏食物的寶貴物質,比如日本宮廷愛用錫器來盛放禦酒,在中國錫器則是值得競相标榜的藝術品。入清後雖然錫器大大普及,但仍算高貴之物;因此,錫器的價格雖不如銀器,但也不親民。馬口鐵發明後一般平民百姓才用得上錫這種物質來保存食物;但民間錫器工匠也因而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