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對大道的真正建樹,不會被動搖拔除;能夠持守大道的人,大道在就絕不會被遺落;因此能夠流傳後世子孫。身體力行地修習大道德行,才能發見其真理;然後推行于一家,德行就能得以傳承而有餘;推行于鄉裡,奉行其德行的人随着流傳而增長;推行于一國,其道德建樹就更加繁盛;能将其大道推行于天下,就能廣大到極緻。
真正開拓大道啟迪智慧的人,他對大道的建樹不會被動搖毀滅,子孫後代都将傳習持守而流傳千古。建樹大道要從自身對大道的探索修習開始,隻有通達大道本真,自己能夠遵行不二,才是不可動搖的根本立腳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一家之道、鄉裡之道、一國之道,以至于天下之道,推行天下達到大道的極緻。
.
何以知天下然,隸書、朱文印
.
《老子·德經·第五十四章》: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從自身的行為和思考中,認知探求修身之道;從一家的言行舉措,觀察探索齊家之道;從鄉裡的民風習俗,觀察探究鄉裡之道;從一國的治亂興替,觀察研究治國之道;從天下的大勢民心,研及天下之道。我是怎麼知道天下大道的呢?就是這樣知道的。
大道并不是憑空得來的,更不是血脈繼承的,也不是背誦抄襲得來的,是從反複的觀察思考和實踐中積累而來。修身大道需要觀諸己身,齊家之道自然要觀諸于家,鄉裡、國家、天下莫不如此。這是老子對修習大道最簡單直白的表述,是中國文化一脈相承,從周易的仰觀天地、俯察萬物,孔子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知識與智慧不是任何神仙賜予的東西,都是平平常常的反複觀察思考的結果,沒有任何神迹、頓悟,連天才、妙想、靈感都沒有。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中華哲學的核心是樸素唯物思想的原因所在,就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不搞任何神秘主義與怪力亂神。兩千餘年來認為老子高深莫測的傳說,大多源于一知半解的道聽途說,魚目混珠之輩的狐假虎威。
.
.
.
.
《端午日》
唐·殷堯藩
.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鬓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
.
.
歡迎關注公衆号:中流治印,獲得免費印章設計。
藝術欣賞與分辨的簡明方法幹貨,雅俗共賞,貴能深造求其通
人民代表,李澤厚《華夏美學》讀書筆記-美的科學,江山如此多嬌
數到雲山第幾重,草書、朱文印,佚居自大同蛙井
家園,行書、朱文印,躺平,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