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夫有一位朋友生完孩子不久,前段時間孩子一歲,自己也想去上班;
于是考慮給孩子斷乳;
斷乳之初,怕看見孩子哭心軟,斷不利索;
于是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孩子一天不吃奶,自己的雙乳卻脹痛不已;
于是打電話給張大夫,看有沒有中藥方子可以回奶。
張大夫告知:到藥店買500克炒麥芽,分成3份,每日一份,煎水頻服即可。
朋友喝了兩天炒麥芽煎水,乳汁就慢慢沒有了,乳房也不脹痛了。老百姓都知道麥芽煮水可以回奶,但到底用生麥芽還是炒麥芽,很多人并不清楚;
生麥芽和炒麥芽區别在哪裡?功效分别是什麼,或許學中醫的也不一定分的很清楚。
在此引用王幸福老師的一篇文章,從文章中,大家可了解二者的區别及功能主治。
疏肝莫忘生麥芽
我臨床上特别愛用麥芽,消食炒麥芽,理氣生麥芽,十個方子裡,五六方少不了大麥芽。
實踐證明該藥物賤效宏,故此推薦。
請看河南名老醫毛徳西先生如是說:
麥芽舒肝,最早聞聽于我的老師張文甫先生。
有一次一位年輕醫生給病人開了一張回乳的處方,是一味生麥芽二兩,水煎服。
張老師馬上糾正說:應當是炒麥芽,不應當是生麥芽。
問其原因,他說:生麥芽舒肝通乳,炒麥芽健脾回乳。
還引證《醫宗金鑒· 婦科心法要訣》雲:
“無兒食乳乳欲斷,炒麥芽湯頻服宜。”
張師對生炒麥芽功效的甄别,至今記憶尤深。
《素問·金匮真言論篇》雲:
“東方色青,入通于肝……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谷麥”。
可見麥是人于肝經的。
張師還指出:麥芽,包括谷芽、稻芽,從出芽到成芽,其生長過程猶如甲、乙二字,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内而欲出;
乙像草木初生,枝葉柔軟舒展之狀。
肝為乙木,膽為甲木,木喜調達,麥芽人于肝(膽)經,其生發之氣自可舒解肝郁,調達肝氣。
後來看到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雲:
“大麥芽性平,味微酸,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舒肝氣(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則無效)。
蓋肝于時為春,于五行為木,原為人身氣化之萌芽(氣化之本在腎,氣化之上達由肝,故肝為氣化之萌芽),麥芽與肝為同氣相求,故善舒之。”
由此,使我對生麥芽舒肝有了更為明确的認識;
凡由肝郁引起的各種病症,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慢性胃腸炎、神經官能症、乳腺病、月經不調,以及前陰疾患等,均可用生麥芽舒解之。
而炒麥芽為健脾消食藥物,不具備舒肝作用。
上述疾病,凡見病變部位出現痞、滿、悶、脹、下墜、疼痛,以及口苦、納差、情緒郁悶等自覺症狀,舌苔白而不缺津者;均是生麥芽的适應症,不必猶豫。
一般用量為10~30克;乳絡不通,可用60~100克。
——摘自王幸福老師《醫燈續傳》
最後,張大夫簡單總結一下:
生麥芽舒肝通乳,炒麥芽健脾回乳。
如因肝郁,乳汁不暢,宜用生麥芽;
如想回乳,或食欲不振,須用炒麥芽。
【本文由“幸福中醫文化”新媒體獨家出品,作者王幸福(網名古道瘦馬),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文中方藥及用量僅做參考,請在醫師指導下遣方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