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遵循的是寫實主義流派的繪畫方式,他将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了中國畫中,創造了屬于自己獨特的風格。當然這也與徐悲鴻的繪畫生涯經曆有關,早年出國留學期間,他學習的是歐洲古典寫實主義風格,而抗戰時期又以中國畫線條為主。
徐悲鴻遵循哪個流派的繪畫方式
徐悲鴻擅長的繪畫是樹苗、油畫和中國畫,而它的代表作油畫都是西方畫,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張,提倡寫實,反對抄襲,提出了中國畫的改之方法:“學習、繪畫工具、破除派别。”又認為“美術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徐悲鴻在日本、法國求學期間,先是接收到了西方思潮影響下的日本繪畫,對比了中國傳統繪畫後,将日本“漸能脫去拘守積習,而會心于造物”的繪畫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創作,逐漸形成了對寫實、務實風格畫風的欣賞,也後來的繪畫風格奠基。
而到了抗戰時期,可以說到了徐悲鴻創作的鼎盛時期,他運用中國線條的表現力,融彙西方樹苗的稀釋技巧,創作了一批批經典之作,比如《群獅》《群馬》《愚公移山》等,徐悲鴻的作品中用奔騰的駿馬,跳躍的形式表達了中華民族崛起的渴望。
到了徐悲鴻後期,主要以“尋求真理”的藝術主張,為新中國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個階段,他認識到了自己作品中的不足,開始積極地深入的了解群衆,了解群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