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套由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組成的教學輔導書,共分六個單元,每篇課文圍繞一個話題展開。
每單元又有三篇閱讀與一篇習作。
閱讀與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其内容包括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和想象等。
六年級下冊主要學習《我們走進了自然》《春天的童話》等課文。
這套教材是根據人教版和北師大版兩個版本進行編寫的。
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教學,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主題思想的段落,然後進行閱讀與習作訓練。
聲明:本文由“學習升華網”編輯,圖文來源于網絡,主要用于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一、第一單元
【主題】自然,人與自然美
内容:本單元圍繞“美麗”這個話題,講述了美麗的自然,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不全面而導緻的嚴重後果。
本單元一共有三篇課文,分别是《雨》《草原上的小木屋》《我們走進了自然》,其中《雨》一文作者是瑞士籍畫家保羅·高更;《草原上的小木屋,你能聽到嗎?》
作者則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課文中所描繪出的風景優美,人迹罕見而又風光旖旎,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這些景象已融入了我們生活中,讓我們在欣賞自然美景時受到啟迪與教育。
【學習目标】
1.默讀課文後要能聯系上下文了解課文内容及表達方式。
1、認識“美”的三個要素。
2、能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課文中的美景。
3、理解課文内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在反複朗讀中,體會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
①朗讀、思考并回答問題,說說課文中描寫“美”的句子并說說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②理解課文的内容,了解作者描寫景物時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③結合實際生活,體會作者觀察事物認真細緻,觀察到細微之處所表現出的美感。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及中心句所表達的情感;了解運用修辭手法,學習寫作方法;學習作者運用準确、簡潔、生動、形象地語言來表達情感。
2、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主要内容。
(1)“一滴、兩滴”是多麼形象的描寫,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一隻、兩隻”是多麼豐富的想象,把蜜蜂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3、“我和爸爸媽媽商量着,不能去山上玩了。”
這句話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語文園地】[預習檢測]1.請用“在……”句式補充出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語。
2.朗讀、背誦課文(注意抓住關鍵字和詞,有感情地朗讀)。
3.從四個句子中體會到,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是由多個詞語和一句話構成的,并由此得出結論: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在草原上更美麗的地方了!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句話意思。)
3、學習本文寫作方法,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内容,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2.聯系上下文,體會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短文,主要寫的是雨後,作者看到的不同景色。
1.《雨》中描寫了作者眼中雨後的景色:雨後的清晨,萬物蘇醒。
2.《草原上的小木屋》中寫到:小木屋位于一片大草原中,周圍都是翠綠和嫩綠的牧草。
3.《我們走進了自然》中寫到:我們走進了大自然,看到了一片遼闊無邊的大草原,這裡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4.這三篇文章都運用了對比、襯托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不同環境下所看到的景物不同。)
5.讀課文後有什麼感想?
4、閱讀下面三幅圖,寫一寫你對雨的理解及感悟。
第一幅圖:雨過天晴,一道彩虹橫跨天空。
第二幅圖:雨過後,小動物們出來了,有的在玩水;有的在捕捉食物。
第三幅圖:一道彩虹架起了兩座橋。
3.文中有三個地方寫到“雨”,你能不能找出這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雨?
①寫到“大雨滂沱之時,天空中就像突然架起一座巨大的彩虹橋”;③寫到“雨過之後,天地間好像剛洗過一樣,非常清爽”;④寫到“大雨過後天空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原文是“天晴了”)。
4.這篇課文中描繪了哪些美麗的景色?
(1)在我眼裡,雨是最美的景色。
【學習建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大自然的美麗之處、感悟大自然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