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與李靖同為不世出的一代名将,他們兩個人的戰術方法都是遠程奔襲,出奇制勝,迂回包抄的閃電戰。
霍去病或許不是曆史上第一個使用騎兵遠程奔襲的人,但大部隊遠程奔襲,見敵就沖,打完就撤,以戰養戰,确是霍去病首創。
而李靖則是閃電戰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遠程奔襲,然後一擊緻命,雖然很多時候顯得大膽冒險之極,但結果卻總是以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兩人可以說都是斬首行動的行家,閃電戰的大宗師,但我認為兩人作戰方法還是有所差别,細究之下也有高下之分。
從戰功來說,李靖更勝一籌。 李靖出征三次都是攻滅了敵國,霍去病雖然大破匈奴,可惜最終沒能徹底滅掉匈奴,留下了後患。當然這與霍去病英年早逝有很大關系,畢竟霍去病才活了24歲,而李靖活了78歲,如果再給霍去病十年,肯定可以滅掉匈奴。
霍去病主要戰績:
1、元朔六年,17歲的霍去病率輕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孤軍深入匈奴腹地,斬敵兩千,俘虜匈奴相國、單于叔父,凱旋而歸,因功封冠軍侯。
2、19歲兩次率軍進擊河西,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占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辟。
3、21歲時霍去病又深入匈奴兩千多裡,與匈奴左賢王開戰,殲敵7萬多人,封狼居胥山,兵鋒直逼瀚海。
李靖主要戰績:
1、僅用兩個月平定擁有幾十萬大軍的蕭銑,接着平定嶺南,連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戶六十餘萬。
2、貞觀四年,李靖率領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震北狄,颉利可汗敗逃。後來又趁颉利放松戒備之際突襲,大破東突厥,颉利可汗逃走後不久被俘,東突厥滅亡。
3、貞觀九年,他不顧足疾與年事已高,主動請求挂帥,親自遠征吐谷渾;李靖率軍經過浴血奮戰,攻滅了吐谷渾。
從對手來說,匈奴略強于突厥。 漢朝建立之初,正是匈奴最為輝煌的時期,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先後征服了樓蘭、烏孫、呼揭等20餘國,控制了西域。向北則征服了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向南則重新占領了河套以南。據載,當時的匈奴号稱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為當時整個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即便是剛剛戰勝項羽的劉邦都差點在白登被全殲。
到了漢武帝時期,匈奴雖然有所衰落,但也足夠強大,漢武帝初期,還以和親政策來籠絡匈奴,換取一時的安定,漢武帝的親姐姐南宮公主就是在此時遠嫁匈奴。
而李靖面對的突厥隻是突厥分裂後的一部分——東突厥。不過此時的東突厥也是巅峰時期。
啟民可汗去世後,其子始畢可汗繼位。615年,隋炀帝北巡邊塞,始畢一度把楊廣圍困在雁門,多虧義成公主假傳王帳有難,才得以脫難。此後,東突厥憑借強大的實力,使窦建德、劉武周、梁師都等割據勢力紛紛稱臣,甚至李淵在太原起兵時,也曾向突厥求助。
626年,颉利可汗率軍大舉進攻關中,兵臨長安。剛即位的李世民通過屈辱的渭橋之盟,才成功化解了這次危機。
巅峰時期的東突厥,無論是軍力還是人口,都與匈奴相差不大,而且其侵擾中原王朝的頻次、規模以及對中原割據勢力的控制力猶在匈奴之上。就算滅亡前夕,經過了大雪災和漠北諸部的打擊,突厥本部依然至少有十萬騎兵。可見當時東突厥的強大。
再加上,霍去病在漠北之戰面對的是左賢王,并不是匈奴的最強戰力單于本部,更沒有達到滅匈奴的目标。而李靖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硬剛颉利可汗本部而擊潰之,所以,總體來看,霍去病和李靖面對的對手實力相差不大。就算東突厥不如匈奴,也是略差。
從戰略戰術上來看,李靖戰術多變,更善于用兵。 這從兩者的代表作就看出一二:
霍去病的巅峰之戰一是河西之戰、二是漠北之戰。
河西之戰:
第一次河西之戰: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獨自率領一萬騎兵出擊,直撲河西走廊,霍去病行軍迅速,部隊六天轉戰上千餘裡,擊破匈奴五王國。當時的河西有許多匈奴小王,在霍去病騎兵穿插包圍的戰術下,很快就潰敗,被霍去病一個個吃掉,但霍去病并沒有掠奪他們的财富和人口。因為霍去病認為,這些都是包袱,除了帶上足夠的食物以外,其他一概不留,放火燒之。
之後,漢軍輕裝上陣,繼續追擊匈奴主力。經過長途跋涉,漢軍來到了焉支山和臯蘭山的交界處,遇上了匈奴主力,兩軍展開激戰。在沒有後援的情況,漢軍背水一戰,打得匈奴崩潰,最後斬掉了匈奴的折蘭王、盧侯王。同時漢軍損失也不小,最後能活着回到長安的不足半數。
第二次河西之戰: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領軍出發。漢軍急速前進,采用大縱深迂回的方法,繞到敵人背後進行突襲。因此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行軍路線不同,所以霍去病的突襲,讓匈奴損失慘重。
當時漢軍的路線是從甯夏靈武渡過黃河,向北穿過賀蘭山,越過沙漠,繞到居延海,再由北向西南前進,在弱水上遊向渾邪王和休屠王側翼發起猛攻。此戰霍去病深入敵後兩千餘裡,執行大縱深迂回,可以說是危險與機遇并存,如果碰到漠北的匈奴軍,前後夾擊,漢軍就相當危險了。
漠北之戰:
元狩四年春,漢武帝調集10萬騎兵,遣大将軍衛青、骠騎将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并組織步兵數十萬、馬十四萬匹以保障作戰。
這一次,霍去病再次上演狂飙突進的好戲,霍去病率軍從代郡出發,越過離侯山,北進兩千多裡,沿途輕裝簡從、以戰養戰,最終在弓闾河,與匈奴左賢王部相遇,霍去病随即下令對匈奴發動猛攻,漢軍大破左賢王,斬殺匈奴大将、三王和七萬多匈奴軍,俘虜将軍、相國、都尉等八十三人,此次匈奴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左賢王被迫帶着親信棄軍北逃。
李靖的巅峰之戰是平蕭銑之戰和定襄之戰。
平蕭銑之戰:
此戰的主帥并非李靖,而是李淵的侄子李孝恭,李靖僅為行軍長史。但他在此戰中的作用卻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公元621年,唐軍東下三峽,衆将都擔心水勢險惡,建議等水退後再出擊,唯獨李靖表示反對,他認為兵貴神速,“兵機事,以速為神”應趁江水上漲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抵達敵人城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這樣可以出其不意,一舉克敵。
李孝恭采納了他的意見,唐軍果然一舉攻克了江陵的門戶荊門、宜都二郡。
蕭銑手下大将文士弘領精兵數萬駐紮江口,看到形勢危急立刻趕來增援,九月與唐軍會戰于夷陵,正當李孝恭要進行決戰時,李靖出來制止。他的意見是:避其鋒芒、擊其惰歸。因為文士弘骁勇善戰且手下俱是精銳,再加上是為拯救危亡而來,士氣正旺,所以應該避而不戰,消磨他們的銳氣,然後趁其疲敝回師之際,一戰而定。
這次李孝恭沒有采納,結果大敗。但是李靖在李孝恭出戰之時已經猜到李孝恭會吃敗仗,所以預先做了準備,當敵軍獲勝後争奪戰利品隊形散亂時,李靖親率三千水軍從側翼殺出,将敵軍擊潰,斬首及溺死近萬人。
随後李靖得勢不饒人,采用了自己最擅長的戰術——乘勝追擊,他親率精兵五千,順江而下,連續擊敗了骁将楊君茂和鄭文秀,斬殺四千多人,擊潰無數,一直殺到江陵城下。
此時,李靖又用疑兵之計,佯攻江陵外城,并往江中丢棄敵軍殘船,在蕭銑下遊的援兵見到殘船,以為蕭銑的江陵已經被攻破了,便降了李靖。
之後蕭銑見無援兵來助,也就開城投降,投降後兩天援兵到了,見自己老大都投降了,于是也投降了,僅僅用了兩月有餘便滅了蕭銑。此戰可謂是乘勝追擊,直搗腹心,追擊戰的典範。
定襄之戰:
貞觀四年,李世民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領軍十萬,征讨東突厥。李靖在受命後,命徐世績統大軍,而自己則親率骁騎三千,自馬邑過惡陽嶺,疾行60餘裡,夜襲定襄,大破突厥軍。
颉利可汗率敗軍退至碛口(陰山北麓一個灘石谷口)。李靖怕突厥軍遠遁回漠北,于是假意派使者先行至突厥營地安撫突厥,“诏許其降”,當颉利見到使者“大悅”,放松戒備時,李靖又親率萬餘精騎,冒雪追擊至陰山,對突厥搞了個突然襲擊,“遇突厥營帳千餘,盡俘之以随軍。
随後,李靖馬不停蹄,又派偏将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前鋒,長驅直入,當前鋒軍逼近到距離突厥牙帳僅七裡處才被發覺,颉利措手不及下單人獨騎西逃,其部衆大潰。
此戰李靖大破東突厥僅用時三個月。
相比霍去病閃電戰的剛猛,李靖雖然也追求兵貴神速,但出兵迅速的根本目的還是出其不意,比如夜襲定襄時,匈奴“兵将相顧,無不大驚失色”,颉利還猶自不信,相謂左右:“唐兵若不傾國而來,李靖豈敢孤軍而至?”如果沒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李靖甯願準備萬全之策,緩打慢打。而且其戰術更加詭異多變,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劫糧,甚至為了鼓舞士氣,“縱兵劫掠”。
對比霍去病與李靖的用兵,霍去病可以用二十九個字形容:千裡躍進大迂回、穿插包圍性剛猛、以戰養戰摧敵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李靖則是:兵貴神速攻不備、乘勝追擊搗腹心、兵不厭詐鬥機心,擒賊擒王一戰而定。
所以,從戰術的角度考慮,李靖的用兵要強過霍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