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外交官的女兒,她是著名作家、翻譯家的妻子,但是,在文學界,她有着世人難以忽視的獨特價值。一部經典譯作《尤裡西斯》,讓蕭乾和文潔若的名字永遠地并列在一起,如同他們的生命軌迹。
10月的北京,風吹在身上已經微涼。我站在地鐵木樨地站口,等着李若鴻來接我。我以為他會從地鐵站出來,朝着地鐵站的方向望着。我見過他的照片,應該能一眼認出他。沒想到,他是從住宅小區出來的。他說他一早就到文潔若先生家了,現在是特地從文先生家出來接我的。這些年,文先生就是靠着這些忘年交朋友的幫助,才能更好地與外溝通以及處理一些文字工作。李若鴻是出版社編輯,自己也有家小,可他把文先生當作自家長輩。
我們走進那片住宅區,李若鴻拐進了一家超市,說是給文老師買些主食,稱了些許餅和糕點。
打開文先生家房門,剛好看到文先生伏案的背影,一件紅格子呢外套在陽光下顯得特别溫暖。打斷她的思路,讓我自覺很唐突,文先生卻是滿臉溫熱的笑,可以融化開冰的慈祥。房間很擁擠,堆滿書和資料,靠牆有一張蕭乾先生年輕時的照片,讓人想起這對恩愛夫妻正是在此合作翻譯了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傳世名著《尤利西斯》,他已經離開他最愛的“雪子”(文潔若小名)20餘年,但似乎每天都在笑看她伏案工作。
蕭乾先生年輕時的照片
我們從一張照片談起。此前我看過清華外文系學生的一張合影,其中就有梳着兩根長辮子的文潔若,還有資中筠、英若誠等。據說這是張畢業照,可是根據資料,文先生和資先生是不同屆的,怎麼會一起畢業?沒想到,我這問題,卻引出了一個故事。
清華大學校慶時外國文學系合影,前排站立梳辮者為文潔若(張昌華攝)
文先生說:“這不是畢業照,是校慶時我們外文系的合影。我當年不是清華畢業的,我是貴州大學畢業的。”我一驚。大家都知道文先生是清華的高材生,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三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舉行聯合招生考試。3萬多名考生共錄取1千名,清華錄取分數最高。文潔若被第一志願清華外國文學系錄取。英若誠、聞立鶴(聞一多之子)與文潔若同班。她深愛清華校園——工字廳、荷花池、羅馬式大禮堂前那一大片綠茵茵的草坪,尤愛圖書館,課餘時間全在那裡度過。她一生都很愛清華,及至後來,當她聽說清華外文系藏書不多,就分兩次将家裡的數百本文學書捐獻給母校圖書室。所有的書,都是以她那位1993年去世的三姐常韋的名義捐贈的,同時也蓋上了蕭乾和她的印章。
聽文先生講清華往事(李若鴻拍攝)
那她怎麼又成了貴州大學的學生了呢?
文先生說她的祖籍在貴州,祖父考上進士後入的京。抗戰前,她家在北京(當時稱北平)有兩處宅子,日本人占領北平後,因生活所迫抵掉一處。抗戰勝利後,因她父親拿不出抵當憑證,另一處宅子也被國民政府以通日的名義給沒收了。雖說她順利考取了心儀的大學,但她家無法在北平繼續生存了,一家人經常以紅薯果腹。父親隻能帶全家回到貴州老家,那裡至少還有祖宅可住。她也因此未及完成畢業論文便轉學到了貴州,大學畢業後才又回到北京參加工作。直到40多年後的20世紀90年代,她補交了畢業論文,清華大學才補給她一張遲來的文憑。
年輕時的文先生精通日、英、俄、法等幾國文字。1934年至1936年,她随駐日外交官的父親在東京生活了兩年,從小能說日文。她的翻譯作品以日本作家的居多。談到這個話題,文先生又說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三浦绫子是她很欣賞的一位日本作家,文先生譯了好幾部她的作品,《綠色棘刺》《十勝山之戀》等。可三浦绫子卻拒收原作版權費。文先生翻開好幾個抽屜給我找出三浦绫子的來信,又找到她翻譯的這封信。信曰——
文潔若先生:
關于來信中所說在中國出版拙作事,既然貴國已于一九九二年參加了萬國著作權條約,敝人作為原作者,本來是不便無視這一條約的。然而考慮到日本對貴國的種種暴行,我個人是難以開口索取版稅的。因此,請沿用過去的慣例,予以出版社為荷。
三浦绫子
1995年10月
三浦绫子給文潔若的信的中文版(文潔若手迹)
文先生拿出一本《綠色棘刺》讓我帶回去看,介紹說三浦绫子長期卧病在床,且不能生育,但她有個很好的丈夫三浦光世先生,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她口述、丈夫幫她記錄下來的。
文潔若譯三浦绫子作品封面
我覺得京城的幾位女先生都有着一樣的堅韌秉性。如楊绛先生,即使在最艱困的年代,一直都是錢锺書先生最重要的精神支撐。文潔若也是如此。文先生說,當年他們下放鹹甯幹校時,需要日夜值班。蕭乾先生當時已經患有冠心病了,她心疼他,擔心他,一個人值兩個人的班,一天隻睡兩小時。她說得雲淡風輕,是那種曾經滄海的超然。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在她說來皆是當然。
文先生至今仍遠離電視、電腦、手機,每天坐在案前“上班”——整理勘校《蕭乾全集》,翻譯日文作品。保姆說,前一天晚上,文先生工作到11點半才睡覺。我離開時,文先生依然微笑着慈愛地目送我,當門關上時,她一定又回過身去沉浸到她一生迷戀的文字世界裡。
我不由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改一字:斯是陋室,惟汝德馨!
(題圖為文潔若先生伏案的身影)
來源: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