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長沙是大家比較喜歡的一個網紅城市,很多沒去過的朋友都想去長沙旅遊。去旅遊前,大家習慣會了解下天氣情況。那麼,大家知道十一長沙天氣大概多少度?十一長沙市氣溫約幾度冷了嗎?一起來看看。
十一長沙天氣大概多少度
長沙天氣
十一長沙天氣大概是9℃ - 17℃,白天平均17℃,建議穿套裝、夾衣、風衣、休閑裝、夾克衫、西裝、薄毛衣等保暖衣服。夜間平均9℃,建議穿套裝、夾衣、風衣、休閑裝、夾克衫、西裝、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長沙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
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于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
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于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長沙的風土人情
長沙屬于典型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都市。語言、飲食、民俗、傳統街道和民劇都具有濃郁的湖南特色。火辣辣的湘菜和脍炙人口的湘劇、湘繡、花鼓戲等是湖南傳統文化的代表,電視湘軍則是湖南市民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前鋒。
長沙的方言複雜且極富特色,市區、長沙縣、望城縣、甯鄉縣以浏陽市西部少數地區都通行湘方言,浏陽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則是贛方言,浏陽東部還有少部分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長沙市居民多為漢族(很大一部分祖先來自江西,共和國建立後北方也遷移來許多居民),同時還有土家、苗、侗、瑤、回、壯、白族等46個少數民族。
長沙自古為魚米之鄉,種植水稻已有7000多年曆史。從考古發掘資料來看,迄今長沙發現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址是天心區南圫大塘新石器文化遺址。漫長歲月,湖南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籼、粳、長芒、短芒等衆多稻谷品種,也形成了種種稻作文化風俗。浸種時間,一般都按“清明下種”和“谷雨下泥”的民諺進行。還有“窮人莫信富人哄,桐樹開花才下種”的農諺。舊時插秧時節多在每年芒種前後,民間稱為“青節”。農家選擇在一個吉日插秧。插秧之前,要舉行一種“開秧門”的儀式。還有 “敬秧神”的習俗,三月插秧時,人們常剪紅紙成人形,夾于一竹竿頂端,插在田中以驚飛鳥啄食,稱為“秧神”,并擺“牙盤”、焚錢紙香燭于田埂上祭之,以祈秧苗茁壯。為灌溉稻田,宋代已推廣龍骨水車。長沙山鄉沿河兩岸橫江壘壩,架筒車汲灌。并有手搖、腳踏或牛拖水車。
長沙漁業十分發達。湖區每年農曆四月間,當雷雨兼至、河水上漲時,民間稱“發魚子水”,境内河段,魚卵孵化成苗,成為撈魚苗得天獨厚的場所。屆時,有些港埠漁會挂紅燈通報魚汛。自立夏至夏至,沿江漁民以竹木紮排,張麻布網箱,設在河邊水流處,傍晚至夜半,撈取魚苗。是時鸬鹚船開始下河捕魚。長沙人強悍的性格在漁民中尤為突出,如望城操此業者,多為潘、江二姓,有“潘家魚,江家水”之說。鸬鹚船主每年十月二十八日趕至西鄉龍潭白沙廟(潘姓家神廟)集合,逾期到達者由董事者令人砸破其船頭,當衆示儆。到齊後,一律齋戒沐浴,至十一月初一祭神“開潭”後方可吃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