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國楚莊王為了富國強兵,經虞丘推薦,拜孫叔敖為楚國令尹。孫叔敖(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為楚國令尹後,他奉公律己,兢兢業業,實施了大量利國利民的政策,深得人民的愛戴和楚莊王的信任。
孫叔敖在出任掌管楚國軍政大權的令尹後,朝野上下、大小官員紛紛前來祝賀,一時間門庭若市。
看到此情景,有一位穿着簡樸的老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孫叔敖說:“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孫叔敖認真聽取了老人的忠告,并一直銘記在心。之後,孫叔敖在擔任令尹的任上,處處自律,留下了許多佳話。
當時,有一位隐士名叫狐丘丈人,他曾問孫叔敖:“人有三利,必有三怨。你知道是哪三怨嗎?”
于是,孫叔敖對狐丘丈人說道:“您的忠告說的很對,但是我有自己的辦法:我的爵位越高,心志就越在下層,這樣就能化解他人的嫉妒;我的權力越大,做事就越加小心謹慎,這樣就能化解别人的憎恨;我的俸金越多,布施就越加廣泛,這樣就能化解百姓的怨恨。如此一來,不就可以免除三怨了嗎?”
狐丘丈人關于身居高位容易招惹三怨的論斷,被孫叔敖以自己的方式一一化解掉,這表現出孫叔敖高明的為人處世方法。
而孫叔敖之後也是這樣執行的,他擔任令尹後,為了治理淮河水患,耗盡家資,曆時三載,修築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2500餘年過去了,至今仍在發揮着作用。而孫叔敖去世的時候,家裡窮的連棺材都買不起,由此可見孫叔敖是多麼的清正廉明。
孫叔敖還非常注重法治。據《說苑-至公》記載,向楚莊王推薦孫叔敖為令尹的國老虞丘家中,有人觸犯了國法,孫叔敖執法公正,不詢私情,“執而戮之”。虞丘聽聞此事後,也贊揚他“奉國法而不黨,施刑祿而不骨,可謂公平。”
正是因為孫叔敖的奉公守法,以身做則,公正無私,從而使得楚國法治清明,官員與百姓上下一心,朝廷裡沒有腐敗現象,民間也沒有盜竊事情發生。在孫叔敖的輔佐下,楚國從偏距南方的一國逐漸地發展成為一大強國,楚莊王也成為著名“問鼎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