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舞曲起源于奧地利和德國。圓舞曲也被稱為華爾茲,是起源于奧地利和德國的連德勒舞,是18世紀後半葉社交舞會上常見的舞蹈形式之一,19世紀時在西歐各國開始流行,由于跳舞的時候是由兩個人成對旋轉而得名。
圓舞曲起源自哪個國家
圓舞曲的前身是奧地利民間舞曲——蘭德勒,它是在蘭德勒舞曲的急促上發展成的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的時候由一對男女組成,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富有美感。
常見的圓舞曲分為快步和慢步兩種,在十七、十八世紀流行語維也納宮廷之後,舞蹈的速度逐漸變快,并開始在城市的社交舞會中出現,由于圓舞曲是随着社會的發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維爾納發展起來的,所以也将有些圓舞曲稱為維也納圓舞曲。
通行圓舞曲大多為維也納圓舞曲
現在各種的通行的圓舞曲,大部分是維也納式的圓舞曲,速度為小快闆,主要特點就是節奏較快,旋律輕松流暢,為大衆所熟知并且喜歡的圓舞曲有《藍色多瑙河》、《春之聲》、《邀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