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句俗話“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蟹飲酒菊花天”。說的就是在金秋菊花盛開,蟹正肥的時候,賞菊吃螃蟹,這一直都是老北京人最愛的秋日一大樂事。
秋天吃螃蟹喝黃酒的習俗更是在豪門貴族中流行,《紅樓夢》裡就有兩處寫到秋天吃螃蟹喝黃酒的場景。賈雨村和林如海一同吃螃蟹喝酒賞月,吟詩作賦;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用螃蟹宴,招呼小輩們,姐妹們聚在一起邊吃螃蟹邊喝酒,玩得不亦樂乎,酒後,史湘雲躺在菊花叢中酣睡,好不悠閑自在。
秋風起,蟹腳癢
秋到人間,正值菊花盛開,也是螃蟹一年中最肥美鮮嫩的時候。不管是河蟹、膏蟹、肉蟹、大閘蟹等,都在秋天長得最好。
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說。“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幹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豐富。
吃螃蟹,還要會分辨公母。九月吃螃蟹得吃圓臍兒的母蟹,這時的蟹黃最肥美;十月則要吃尖臍兒的公蟹,吃的是蟹膏。
中國人吃螃蟹也很有章法,不能心急。電視劇《老中醫》裡就有一段吃螃蟹的詳細解說;剪去蟹腳,摳開蟹蓋,去除雜物、刮出蟹黃蟹肉。中國人還研究出一套吃螃蟹的專業工具“蟹八件”:剪、錘、斧、墩、刮、叉、鑷、匙,慢條斯理,分門别類,别有一番風味。
不拘小節的,也可以蒸熟了,雙手抓着,大快朵頤,鮮濃的湯水順着手掌一路流到胳膊肘,蟹腿都可以嚼碎了咽下去。
吃螃蟹,為啥一定要喝黃酒?
《紅樓夢》中林黛玉吃完螃蟹覺得胸口悶,讓寶玉給她燙壺熱酒喝了才算好,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螃蟹雖鮮美,卻是大寒之物,吃螃蟹配黃酒,一是為了去腥,二是為了散寒。
中醫認為黃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暖和,曆來被認為是吃螃蟹時除寒氣的最佳選擇。而且黃酒中豐富的氨基酸和酯類物質可以提升蟹肉的鮮味,使得兩者的搭配變得非常和諧;同時,黃酒還能去除螃蟹的腥味,還有殺菌的作用。
古代著名醫典《黃帝内經素問篇》在“湯液醪醴”篇中說,以黍做原料的黃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黃酒“行藥勢,殺百邪毒氣,通血脈、厚腸胃……養脾氣”,因此黃酒在佐蟹的同時還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胃腸虛寒的人吃螃蟹之後常會腹痛腹瀉。如果配上活血祛寒的黃酒,則可以減輕或消除吃螃蟹後的不适感覺。尤其是,黃酒中的花雕是佐蟹極品。在吃螃蟹時,将酒燙熱飲用,更能起到驅寒的效果。
美食記:花雕醉蟹
美食家認為“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的事”,中國廚師喜歡研究美食,也喜歡創新,這不,把浙江的花雕和陽澄湖大閘蟹結合起來的花雕醉蟹,都有生醉熟醉之分,風味各異。
生醉蟹,是江南地區的傳統做法。将大閘蟹洗幹淨,放入高度白酒和黃酒,加入各式香料、醬料,密封在罐中,腌制幾天即可。各家配方大同小異,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放料。
等螃蟹充分吸收醬汁和酒料,掰開蟹殼,滿滿的黃金蟹膏,鹹鮮味兒和酒味兒融合,酒香中帶着微甜,濃郁中帶着淡淡的清香,忍不住口水直流。
生醉蟹腥味較重,大多數隻有江南人能接受那般獨特的生味兒。相較而言,熟醉蟹更符合大衆的口味。
熟醉是将大閘蟹先蒸熟後,再放入醉蟹汁中腌制。步驟上,與生醉僅一步的區别,味道上,卻與生醉口感大為不同。
熟醉的螃蟹切開,蟹黃細膩凝實,不似生醉那樣的流水口感,更像是起沙的鹹蛋黃的口感,鮮香醇厚。
看這個肥的流油的大閘蟹,今晚都想去買兩隻大閘蟹回去試試了。
古人有把食蟹、飲酒、賦詩、賞菊作為金秋時節的快意之事。李白曾吟詩贊美“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如今的養生專家們,也提倡因時而食,這才是養生長壽的秘訣。這個秋天你吃螃蟹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