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耶]
蘇子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籁,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還有一些注釋哦:[微笑]
濕青紅:漆色鮮潤。欹枕:謂卧着可以看望。“山色”句:出自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老船夫。剛道:“硬說”的意思。一點”兩句:謂胸中有“浩然之氣”,就會感受“快哉此風”。
大家來看看這首詞創作的背景:[酷]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蘇轼在黃州貶所已經整整三年了[震驚]。當時友人張懷民(字渥佺)也被貶黃州,相同的處境更加深了兩人的友誼。這一年蘇轼寫了著名的短文《記承天寺夜遊》,文中蘇轼夜訪的人,就是這位張懷民。文章結尾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以“閑人”自況,流露出深深的失意之感。同年六月,張懷民在江邊建造一亭,蘇轼命名為“快哉亭”,這首詞即作于快哉亭上。詞中抒發了作者的曠達情懷,與《記》中的感慨大不相同。蘇轍有一篇寫于同時的《黃州快哉亭記》,可與此詞互讀。
再來看看這首詞的内容(小樊簡單說一些)[紫薇别走]
上阕寫快哉亭遠眺所見的隽永和順而遼遠之景。值得一提的是,詞人把“孤鴻”的形象攝入景中,是别有深意的。在蘇轼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寫到了孤鴻,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懷舊》)“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蔔算子》詞)“孤鴻”不僅表現了某種人生哲理,而且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具體說,孤鴻的超世拔俗,高舉獨行,正是恩師和朋友高尚品德的象征,也是詞人自我人格的寫照。此外,孤鴻的“杳杳”而沒,也蘊含了一種人生如幻的哲理,用蘇轼自己的詩說,就是“鴻飛那複記東西”。這個“孤鴻”形象,确是一石三波,别有意味。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其實,一個人隻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裡雄風。這一句可謂是充滿哲理呀!
總結一下:這首詞,有叙事,有寫景,有議論,但叙事是為了引出寫景,議論又是從寫景中自然生發出來。這三者又都為抒情服務。因此,在本詞中叙事、抒情,寫景、議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結構上說,首二句總寫,為全詞之綱。上下片都由此而來,分合有緻,給人井然有序之感。全詞寫景抒情都以快語出之,于達觀中又充溢着豪氣,是一首清曠與豪放兩種風格有機結合的名作。
最後呢,我把這首詞的格律奉上:[耶]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感謝觀看~[愛慕]
202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