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日系車在國内的銷量屢創新高,其市占率也在不斷提升。這裡引一組2021年的數據可以發現,在2021年,日系品牌在國内的零售量達到了407萬輛,市場占有率高達23%,與德系品牌幾乎平起平坐。
而美系、韓系以及歐系汽車品牌,2021年在國内的市場占有率分别僅為10%、3%以及1%,換句話說就是,日系品牌在國内的銷量比美系、韓系、歐系等所有品牌都要多。同時,美系、韓系、歐系汽車品牌這幾年在國内的銷量一直在走下坡路。
美系和歐系品牌銷量下滑還可以理解,美系品牌毀于三缸發動機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情,至于歐系品牌,更多的是太過“個性”,不願迎合國内消費者。而韓系品牌呢?既沒有像美系車那樣大推三缸發動機,同時也在盡可能的迎合國人,但就是在銷量上一年不如一年,這背後究竟是何原因呢?
“薩德事件”毀了韓系品牌
其實,韓系品牌在國内就隻有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兩家合資車企,在2016年的時候,北京現代一度達到了年銷114萬輛的銷量巅峰,東風悅達起亞雖然相比北京現代稍遜一籌,但2016年銷量也有65萬輛之多。
可就在2016年之後,無論是北京現代還是東風悅達起亞,銷量就呈斷崖式下跌,以至于在2021年北京現代銷量僅為38.2萬輛,東風悅達起亞銷量更是隻有15.2萬輛,還不足巅峰時期的三成。東風悅達起亞更是成為了合資品牌的恥辱,因銷量不斷下滑導緻連年虧損,在2021年底東風集團直接跑路,将所持東風悅達起亞所有股份轉讓。
要問韓系品牌為何在國内汽車市場突然沒落,其實并不是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自身的原因,而是受到了“薩德事件”的影響。2017年的“薩德事件”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從而波及到了韓系汽車品牌在國内的發展,這一點從2017年韓系品牌在國内的銷量就能看出。
在2017年,剛經曆巅峰的北京現代,銷量直接同比下滑了27.8%,僅為81.6萬輛;東風悅達起亞更是同比暴跌35%,2017年銷量僅為41.3萬輛。盡管“薩德事件”已經過去了五年,但韓系車在國内被邊緣化的局面仍未得到緩解。
同樣的遭遇,日系車為何能翻盤?
其實,與韓系品牌有相同遭遇的還有日系品牌。日系車雖然現在越賣越好,但是在2012年,日系品牌在國内集體遭到了“滑鐵盧”。2012年9月,我國和日本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沖突加劇,之後國内消費者普遍抵制日系車等日本産品,日系車在國内的銷量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但是待釣魚島事件過去之後,日系車在國内又迅速迎來了複蘇,與韓系品牌在國内的遭遇截然相反。同樣都是傷害了國人的感情,為何國人對待日系車和韓系車的态度卻大不同呢?
先不談日系車和韓系車的在技術上是否有差距,就說日系車和韓系車給國内消費者的印象就能看出端倪。無論是豐田還是本田,在國内都是以高保值率、高品質、低油耗著稱,從而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而韓系車這邊,現代和起亞更多的是靠性價比取勝,相比自主品牌,韓系車的技術實力的确更強,但相比德系和日系品牌,韓系車卻沒了在技術上的優勢,有的隻是好看的設計和更具性價比的配置。
其實這隻是外界對韓系車的一個誤解,現代起亞集團作為全球四大汽車集團之一,在技術實力上其實并不比德系和日系品牌差。日系車省油沒錯,但韓系車的油耗同樣不高,同時在品質上做得也還說得過去。
在車轱辘看來,韓系品牌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還是在營銷上的不足。相比日系車,韓系車是不太會玩概念的,如今豐田大肆宣揚TNGA架構,本田的發動機出色也是深入人心,而日産車型的舒适大沙發也是被人津津樂道。唯獨韓系車,好像什麼都還可以,但是又沒有特别突出的賣點,導緻韓系車很容易被其他車系替代,難以形成記憶點。
再加上随着自主品牌的近幾年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韓系車的生存空間。韓系車在與德系、日系品牌的競争中,本就是靠着性價比取勝,但自主品牌崛起之後,韓系車的性價比似乎也并不高了。
寫在最後:
總之,“薩德事件”隻是韓系車在國内遇冷的導火索,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起絕對性作用的還是韓系車對自身定位的缺失,目前的韓系車處于非常尴尬的處境,拼高端産品,拼駕駛質感,拼不過日系車和德系車,拼配置拼價格,又比不過國産汽車。因此,韓系車的銷量下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