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的這句詩,充分說明琉璃保存不易。
但在山西,古代琉璃保存之完整,内容之豐富,曆史之悠久,在全國無出其右。可以說,山西琉璃,是中國琉璃的集大成者。而山西琉璃中,又以介休琉璃最具代表性。距今約1500餘年。介休現存琉璃建築衆多,遠自南北宋時期,近至大清光緒年間,衆多令人驚豔的琉璃建築列為國保。
介休琉璃主要集中在和岩牌樓、祆神樓、城隍廟、後土廟和張壁古堡,特别是張壁古堡,每一處樓台殿閣,均有華美的琉璃飾頂,精美壯觀,金碧輝煌,色彩斑斓,曆經數年而不變色。
在張壁古堡的許多建築上都可以看到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還有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釉子為進口天然原料“孔雀藍”,因年代久遠,現制作工藝已失傳,非常少見了,可以說這個碑文已經成為稀有物品了。
琉璃的燒制,從選料到加工再到塑形,燒制,上釉,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精益求精,之後經過需要數月的耐心堅持,仔細打磨,方能光滑瑩潔,美輪美奂,這也許也是琉璃稀少的原因吧。
如今的介休琉璃燒制不再是人人從事的工作,唯有一戶人家,依然堅守着,傳承琉璃燒制的技藝。他從小受洪山窯文化影響,對琉璃有着自己獨特的情感。在他的堅持不懈努力下,失傳一百多年的孔雀藍琉璃釉重見天日。
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介休琉璃已不僅僅是個物件,更多是賦予了許多美好的含義與寓意,有時間一定要去介休親眼看一看那一片片色彩斑斓的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