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吃喝拉撒一直是媽媽們關心的問題,在寶寶吃飽了的情況下,便便問題反映着寶寶的健康狀況。寶寶一天便便多少次才是正常的呢?便便的狀态什麼樣子才是好的呢?媽媽們都有必要了解這個問題。
記得當媽媽之前,看到便便就要捂住鼻子跑得遠遠的,有了孩子之後,180度大轉彎,對便便是再三審視,看看多少、顔色、狀态,還要聞一聞有什麼異常的味道。通過這個來判斷孩子是不是吃飽了,是不是吃的好。相信媽媽們都有和我一樣的經曆吧!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便便問題。
排便次數推薦标準《斯波克育兒經》中介紹:
一個月吃母乳的寶寶,排便次數的推薦标準是:在24小時内尿濕6-8塊尿布,大便4-10次。這是比較理想的普遍标準。
實際情況
理想歸理想,實際上每個孩子又各有差别。
拿我家二寶來說吧,月子裡一天至少要尿濕20塊尿布,大便10次以上,有一天晚上我都換了15塊尿布,每塊尿布上都帶着或多或少的便便,差點沒累虛脫。在這種情況下,黃疸都沒有在月子裡完全褪去,說明排得還是不充分。
還有很多媽媽分享了他們家寶寶的情況,有的寶寶和我家二寶情況一樣。
媽媽1:我們家的月子裡一天十次左右,生理性腹瀉。
媽媽2:我家寶寶月子裡一天就是吃了就拉,現在出月子了,便便次數還是很多。大概一天六次左右,母乳喂養。
媽媽3:我們孩子都53天了還是拉,有時候泡沫,有時候水樣,一天不知道拉多少次。
媽媽4:我家也是這樣,每天都拉十來次,放屁都會拉一點。
與之相反,有的寶寶在月子裡已經好幾天大便一次了。寶寶與寶寶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便便的狀态如何分辨
母嬰保健醫生給我們做了一次很好的分享,掌握這11種便便狀态,識别寶寶健康就易如反掌了。
1、正常便便:
母乳中乳清蛋白的含量比較高,大便呈金黃色、很稀,沒有味道。
2、泡沫狀便:
深棕色水樣便,有酸臭味。
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媽媽要少吃甜食、少吃澱粉類食物,多喝水,減少乳糖含量。
3、豆腐渣樣大便:
是黴菌感染的腸炎,需要治療
4、蛋花湯樣:
是病毒、細菌腸道感染,需要到醫院檢查
5、血性便:
便秘引起的肛門疾病,要增加液體攝入。
6、亮綠色大便:
喂養不足,腸蠕動加快造成的,要增加母乳喂養。或者是因為媽媽服用了鐵劑、寶寶着涼引起的。
7、便便混有血絲:
是細菌感染或者牛奶蛋白過敏,要進行抗感染治療,避免牛奶蛋白的攝入。
8、大便發亮:
媽媽吃的脂肪比較多,油水多,媽媽要少吃肉湯、油脂類食物,多喝水。
9、便便次數多,大便有黏液:
是腸道痢疾,需要治療。
10、特别臭:
媽媽吃好吃的吃太多,蛋白質太多,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是腸代謝引起的問題。媽媽要少吃魚蝦等高蛋白食物
11、硬便便:
是水分或纖維素攝入不足引起的,媽媽要多喝水,多吃水果、青菜。
總之,便便的次數跟寶寶的身體情況、母乳質量都有直接關系。隻要寶寶排出的便便是軟的、黃色的便便,帶點奶瓣也是正常的。再觀察寶寶沒有腹脹,精神狀态好,就不用擔心。
新晉二胎寶媽,曾經叱咤職場的Career Hero,獲多平台原創邀約。家有凝寶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