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巢邊九峰靜對翻銀浪,烏牛卧處萬木繞(?)環跨玉虹。
這橋實際上是一座廊橋,橋的修建工藝是用現代修建技術仿古代形狀。
樂山濠上大橋建在淩雲、烏龍兩座山之間的麻浩河上。麻浩河是兩千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為避嘉州(樂山)三江水患,而領導民衆鑿開淩雲、烏尤二山連體處以減刹水勢而修造的。橫跨麻浩河,連接淩雲、烏尤二山的交通要道的是一座造型獨特的現代仿古橋——壕上大橋。
壕上大橋是由原樂山市佛教協會會長。烏尤寺主持方丈,已故著名高僧遍能法師在1993年7月募資領導修建成的。建此橋以前,連接淩雲、烏尤二山的通道是架在麻浩河上的一條年代久遠、破舊不堪的鐵索橋,朝山遊人多時,索橋擁擠晃悠,令人心涼膽顫,十分不安全,也與旅遊景區的形象和發展十分不協調。當時已80多歲的遍能大師,看在眼裡,急在心中,早已立下夙願,體諒國家财政困難,不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錢,在有生之年,靠十方檀越的民間力量,募資修造一座堅固耐用的仿古大橋,以方便過往遊客,解決兩山之間的交通困難。
四川樂山,山水名城。市内有淩雲、烏尤二山。淩雲山上有樂山大佛;烏尤山上有名刹烏尤寺,遍留古今名人足迹。兩山間是李冰治水留下的麻浩河,河上一仿古石橋飛架。
石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己故高僧遍能法師發起募資建造,取名濠上大橋。“濠上”語出《莊子.秋水》,說的是莊子與友人同遊濠梁之上,見水中魚悠然自得,曰“魚之樂也”。故取其寓意:魚樂水、人樂橋、同為暢遊。兩段風雨廊橋連接中間的高拱橋,造型獨特、黃瓦朱梁,似一道彩虹橫貫淩雲、烏尤二山,被譽為“中國最美之橋”之一。
三龜九頂城炮台遺址。
三龜九頂城是由三龜城、九頂城和烏尤城三座城組成,各城均由城牆、馬面、炮台等部分組成,城牆基本上沿山勢修建。建于南宋末年,為四川南宋抗元山城之一。
三龜城現有城牆兩段,北段築于龜山山脊上,由東向西,直達岷江河岸,全長約400米。東段築于龜山西南側,經東岩東側沿山嘴到篦子街,殘長約 300米。城西臨岷江,以崖為牆。城内北部有圓形炮台一座,現名炮台山。周砌紅砂條石,有磴道可上台頂。九頂城現存城牆三段:北段從靈寶塔北經望雲峰北側到望雲峰西側,全長約350米;東段始于就日峰北側,經峰東側到峰南,全長約300米;南段始于擁翠峰東側,經峰南、丹霞峰,到祝融峰西南上,全長約850米。城内現存炮台三座,祝融峰西南一座保存較好,圓形,紅砂石築成,與登山道相連。九頂城西臨岷江,未築城牆。
三龜九頂城與嘉定城隔江相望。在宋元戰争中的嘉定之戰形成了犄角之勢,控制岷江水路,起到了軍事要隘的作用。
為抵抗蒙(元)而興建的三龜九頂城遺址還在,該遺址是1982年被一位業餘文物愛好者粱炳堯先生發現的。三龜城位于烏龜山和東岩山上,城牆全長約600米,均用紅砂石塊壘砌而成,高度依山形崖壁險峻有異。烏龜山中部築有一座圓形炮台,當地居民仍稱炮台山。九頂城位于淩雲山上,隔篦子街與三龜城相呼應。城牆全長約800米,有圓形炮台三座(祝融峰一座,就日峰兩座)。由于文獻記載極少,又不像合川釣魚城多後人碑刻等為證,故三龜九頂城長久不顯于世。
宋代文人邵博曾贊美說:“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嘉州之勝曰淩雲”(嘉州就是樂山)。
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 烏尤寺尤山與淩雲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烏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山上有創建于盛唐的烏尤寺,和淩雲寺毗鄰,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淩雲山合成一個完整的風景區。山上有烏尤寺,建築順山勢設計,曲折高低,玲珑雅緻,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築。現存廟宇系清以後的建築,是四川省内保存較完整的寺廟。
從這個門出來向前走十幾分鐘就到公路,可以乘車回市區。我花5元錢租了三輪,把我拉到3路站牌下。其實完全沒必要坐三輪,當時有點着急,怕晚了。
東方佛都。
東方佛都
此處有3路,13路車,交通還算方便。
還要到旅遊中心乘車,不敢多耽擱,坐3路車回去。2011年11月11日12:10,樂山開往重慶的大巴準時發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