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大腿根部和陰囊有包(腫)塊或在哭鬧、用力排便等腹壓增加時,包(腫)塊增大,安靜平躺後包塊可以自行消失,這就有可能是小兒疝氣。小兒疝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又該如何治療呢?中六君邀請我院胃腸、疝與腹壁外科主任陳雙教授為大家解答。
受訪專家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疝與腹壁外科 主任醫師 陳雙教授
1小兒疝氣是怎麼回事
通常是指腹股溝疝
小兒疝氣(通常指腹股溝疝)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一般男孩比女孩發病率高。小兒疝氣首先要從胚胎發育說起,男孩的睾丸起初并不是在陰囊裡面,而是在腎髒的下方,随胎兒的發育,到出生時下降進入入陰囊。而所謂疝氣,就是睾丸下降過程留下的腹膜鞘狀突沒有閉合,腹壁上有一個缺損,腸或其他器官可以進入,這就是小兒疝氣。女孩雖沒有睾丸,但也有一條韌帶穿過,也形成疝氣。
2小兒疝氣如何護理?
出現疝氣嵌頓要及時就醫 不要自行推回
一歲之前的幼兒,即使出現疝氣嵌頓,也比較少危及到生命或影響到腸管血管。這是因為小兒的腹壁肌肉力量尚小,一般不會将腸子卡壞死。但如果小兒出現疝氣嵌頓即卡住了,要及時就醫。因為家長不能掌握回納輕重和力度,所以不要自行把腫塊推回去,建議到醫院由醫務人員進行操作。要避免疝氣嵌頓,首先是要讓幼兒少哭鬧,在抱時最好平抱着。
疝氣帶通過增加一些壓力,讓疝不至于在幼兒哭鬧時容易凸出來,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勿綁得過緊,影響幼兒的發育。
多數情況下 臍疝會随着小兒的發育而自愈
腹股溝疝和臍疝都是因為腹壁出現缺損,以至腹腔内的東西通過腹壁可以走出至腹膜腔以外之處,從而出現疝。人正常的腹壁會有多層結構,如皮膚、腹肌、腹膜等六七層結構,而在臍的地方,多層結構是融合在一起的,隻有皮膚和筋膜,所以相對薄弱。有些幼兒的腹壁肌肉發育不好或臍部過大,腹壓較高時,臍部就可能出現凸出。臍疝一般也不主張馬上進行手術,可以用膠布貼一個硬币,再貼至臍部給一個外部的支撐,多數情況下随着小兒的發育可以自己長好。
一歲以内的幼兒一般不主張進行疝氣手術
新生兒及幼兒的腹部較為薄弱,腹壁肌肉也有限,一般就是有疝,也不至于發生腸管缺血壞死、腸梗阻甚至腹膜炎而危及生命的情況,所以新生兒或一歲以内的幼兒并不主張進行手術,除非确實發現有腸梗阻的症狀,如吐奶、發燒、有明顯包塊,則需急診手術。有一些患兒,随着自身生長(一般在一歲之内),随着肌肉的生長發育,疝可能會自然長好,況且幼兒過小,手術與麻醉的風險也較大。但如果在一歲或者一歲半時發現包塊還是很明顯,則需及時治療或手術。
專家點評:
如果小兒出現疝氣嵌頓即卡住了,要及時就醫,不要自行把腫塊推回去。要避免疝氣嵌頓,首先是要讓幼兒少哭鬧,在抱時最好平抱着。
3小兒疝氣怎麼治療?
一歲以後未自愈 要到醫院咨詢治療
如果小兒疝氣在一歲之後還無法自然長好,則需到醫院進行治療。要根據專業醫生的意見及醫院的條件來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有一般的開刀,開一個一二公分的口,把缺損之處紮起來;也可在腹腔鏡下進行微創手術。微創手術是現在使用較多的手術方式,安全性較高,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傷,目前手術需要使用麻藥,是不會對幼兒的智力發育産生不良影響,家長不需擔心。
疝氣手術雖說是一種小手術,但手術之處和血管、輸精管是緊密相關的,需要謹慎處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影響到睾丸的發育或者輸精管,從而影響以後的生育能力。
微創手術和常規開刀兩種方式費用不同
如果幼兒疝氣複發比較厲害,那麼在一歲至一歲半時可進行手術。首先要先請醫生進行檢查,而後最好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手術,因為手術雖小,但關系到以後的繁殖功能,必須謹慎。如果用微創,因為手術需要全麻等,費用比較高,一般在六千元左右;常規開刀費用則在一兩千元,但手術難度、風險稍微高些。
“不用開刀隻打一針就能治好疝氣”是不可能的
疝氣手術後要注意腹部壓力的問題,如果幼兒有慢性咳嗽等問題,可能會增加複發的幾率,要控制好咳嗽、肺炎等。現有很多小廣告表示不用開刀隻要打一針就能治好疝氣是不可能的,一般打針使用的都是化學膠(并沒有經過國家的安全驗證),現無任何醫院可以隻用膠就治好疝氣,況且如果沒有B超的協助下,所打針的部位就難以明确,不僅會無效果,還會給後來進行的疝氣手術帶來不利影響,也可能存在對生殖功能的危害。建議家長不要輕信廣告所言。
專家點評:
疝氣手術雖說是一種小手術,但手術之處和血管、輸精管是緊密相關的,需要謹慎處理。建議家長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手術。
本文部分内容來自太平洋親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