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在全世界前10名拍賣價最高的畫作裡,他的作品占據四幅。
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他的畫超貴,還非常高産,一生畫了近37000件作品,他是曆史上第一位親眼見證自己的作品進入盧浮宮的藝術家,他91歲的一生可謂精彩無比,他就是——畢加索。
那麼到底他都畫了點啥,能吸引全球藝術家對他頂禮膜拜?吸引全球藝術投資人舍得投資?
這次,北京《像孩子一樣的畢加索》藝術展讓咱們有機會近距離去了解他。
由摩卡畫廊主辦、歐洲藝術聯盟協辦的展可謂出手不凡,展出作品橫跨畢加索4大創作領域,包括13件石闆版畫原作、39件紀念版石闆版畫、28件原版油氈版畫真迹、10件原版簽名版銅闆蝕刻真迹以及10件陶瓷真迹在内的100件形式多樣的作品。
一陽選了一個安靜的周末午後,來到展覽舉辦地——北京明星地标摩卡藝術中心,位置方便,就在廣渠路上,想想在時尚場館裡欣賞世界繪畫殿堂級作品,真讓人興奮。
隻見場館外立面爬滿綠植,映襯着斑駁的機械,質感豐富,于是快步走入,一進門就是适合打卡拍照的巨型畫框,一秒融入畢加索畫中,往裡走,多媒體藝術展區中,巨幅環屏投影令人身臨其境。
還設置了立體多維藝術裝置,通過影像方式還原畢加索創作相關場景。
循序轉來,展覽分别設置6大展區,集中展現畢加索青年至晚年的不同階段: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主義時期、中晚期,整個展的脈絡十分清晰,展館面積适中,從動線和光線調配以及實物與平面,立體與色彩的搭配上,顯得别具匠心。
正如畢加索所言:“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這樣的風格轉變及曆程值得探尋。
說來也巧,一陽參觀時正趕上一位專業的解說者,帶着一群小朋友觀衆,逐幅畫仔細講解。
從小朋友好奇的眼神,時而由衷的驚歎,也仿佛有了一種别樣的代入感,從一個天真無邪的視角去更深的感受這位曠世的藝術大師的靈魂,與最底層的藝術震撼。
1
藍色時期
1881年,畢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的小城-馬拉加。7歲便開始進行臨摹訓練。
在經曆過孤身遊曆、病痛折磨、摯友逝世、展覽失敗等一系列生活的挫傷後, 這位年輕藝術家越來越抑郁。
也是在這樣的情緒下,畢加索以藍色人像為主題創作了很多作品,這個時期就被稱為“藍色時期”。
2
粉紅色時期
1904年,23歲的畢加索在巴黎終止了他的漂泊之旅,認識了住所附近的模特奧利維葉,并确定了伴侶關系。
安逸的生活和奧利維葉的陪伴,使這位藝術家逐漸從藍色時期的陰霾裡走了出來,并開始了粉紅色時期的創作。
3
立體主義時期
1905至1906年,畢加索受到古代伊比利亞的雕塑藝術和中世紀的羅馬式藝術的啟發,繪制了一系列作品,畢加索筆下的人物面部特征越來越模糊,像戴着一樣的面具, 長着相近的面容,如同古羅馬柱上的女神像。
1907年完成的《亞威農的少女》便是這一風格的巅峰之作。
4
中晚期
畢加索開始與印版工匠阿奈拉合作,創作彩色麻膠版畫。
麻膠版畫:一種創作版畫,也被稱為亞麻油氈版畫。它的本質在于材料與技術有不可分割的特殊性,隻有創作者才能表達出作品的形變過程。
在很短的時間内,畢加索掌握并改造了創作麻膠版畫的方法。他與阿奈拉的協同工作進行了整整八年,産出了大約200幅作品。
5
油氈版畫
畢加索說:“ 對我來說繪畫始終是一種對減法的總結。“
這句話,既解釋了畢加索鐘愛以“減法”式的簡約語言創作版畫的原因;也可看做是他從1958年到1963年間、以自己獨創的“減版法”套色油氈版畫的一種契機。
6
銅版畫
1968年,畢加索用了六個月專門創作銅版畫,在這位風格技法十分多變的藝術家的生涯裡僅此一次。
在204天的時間裡,畢加索充滿熱情地創作了347幅作品,被後人稱為“347系列”。
7
畢加索陶瓷展區
縱觀畢加索身的藝術成就來看, 陶瓷藝術作為其一個重要的創作領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寬容度,他帶着童趣和純真,将零散的不系統的生活感悟,凝固于釉上。
他又試圖打破人們對陶瓷粘土的偏見,堅持認為自己所創造出來的陶藝産品應該被平價銷售,要讓普通民衆都能用得起。
8
衍生品區
這裡雖然空間不大,但琳琅滿目的放了不少可以售賣的藝術衍生品,特别是冰箱貼吸引了不少人購買。
一圈轉下來,想起個很多人都會有的疑問:畢加索這個在很多人眼裡繪畫不如三歲小朋友的人憑什麼那麼厲害?
仔細看過這次展,感覺答案似乎也慢慢清晰起來……
就像這次展覽的主題,畢加索一生都像一個孩童,永遠是世間“最年輕的畫家”。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從西班牙天才繪畫少年,到鐘愛藍色憂郁,直到成為立體主義開山鼻祖,一生的故事都藏在畫作裡,讓人思緒萬千,回味無限……
一陽
2022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