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在上海崇明區園藝村,村民們通過大力發展黃楊種植特色産業,實施農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優美的生态環境不僅美了鄉村富了民,也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這天是上海崇明區園藝村組織的又一次黃楊造型交流課,每年村裡都會定期請一些專家或經驗豐富的種植戶來講課,這樣的活動茅錦昌幾乎每次都來。
園藝村村民 茅錦昌:影響(黃楊)價格還是造型,還有一個樹的年代,這個不造型賣出去300塊,你造型好了就是(能賣)5倍,1500塊。
老茅原來是一個貨車司機,他當時并沒有把種黃楊當成是一個發家緻富的渠道,以前黃楊隻是人們種在房前屋後的普通苗木。2008年,村裡有人家兩棵黃楊樹賣了20萬,這筆買賣迅速傳遍了宅前屋後,從那時起,老茅和鄉親們也陸續種上了黃楊,大家都覺得緻富的生活就在眼前,然而市場很快就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
園藝村村民 茅錦昌:以前黃楊銷售不太好,因為(村裡)環境也比較差,我和(其他)村民一樣都很着急。
一棵黃楊要有收益最少得5、6年時間,再加上村裡環境差,客商不願上門來采購,村民們守着寶貝疙瘩隻能幹着急。
園藝村村支書 董輝:加上種黃楊的農戶大家都是守株待兔的這種心理,隻懂種不懂銷,就等着客商們上門來采購,黃楊産業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這是兩年前的園藝村,當時村裡房前屋後、沿河沿溝搭建都是養雞鴨的養殖棚,收集糞肥的坑棚,堆放雜物的窩棚,一到夏天蚊蟲肆虐,氣味臭河水渾,村民們自己住着不舒服,外面的人更不願意來。
2018年,崇明全區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一年裡,園藝村村民們一起動手拆窩棚、清河道、種花木、粉新牆,以前的舊窩棚不見了,河水變清了,村裡還鋪上了柏油馬路,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園藝村呈現出了“白牆青瓦坡屋頂,林水相依滿庭芳”的新貌。
園藝村村民 茅錦昌:現在環境好了,房子也靓起來了,來的人也特别多,道路嘛變成柏油馬路,賣黃楊(比以前)也好賣了。
為了讓黃楊能賣的更好、收益更高,村裡請來專家教大家黃楊造型技術和盆景制作,鎮裡還專門成立黃楊産業協會、注冊了崇明黃楊商标,把村民們組織起來“抱團銷售”,還建起了線上線下展銷平台,讓大家主動走向市場。
園藝村村民 張傑:大家跟着我們鏡頭來看看,你們看我們園藝村現在風景美,黃楊靓,然後我們的旅遊設施也是全配套,歡迎大家來做客。
現在村民不僅會種樹,也成了自己村的形象代言人。如今園藝村800戶村民中,有近700戶種植黃楊,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年産值近4000萬元,依靠優美的生态環境和黃楊特色産業,園藝村被評為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
今年老茅家的黃楊種植面積也從2畝增加到了4畝。
園藝村村民 茅錦昌:今年4月份、5月份兩個月我(黃楊銷售)就搞到25萬(元),去年(一年)搞到20萬(元)。
目前,園藝村正在申報3A級景區,還規劃打造民宿園、蔬果園和鮮花種植園,依靠黃楊樹,打出了一套産業振興的組合拳。鄉親們說他們還有一個好消息,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将在崇明島舉辦,村裡的黃楊被選為重點推廣的特色花卉,這讓大家看到了新商機,也看到了點亮品牌的新契機。
園藝村村民 茅錦昌:我也想參加花博會,展示我們黃楊的手藝,展示我們美麗鄉村,讓更多的人到我們崇明來,買我們的黃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