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圍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的“世界曆史名城”,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曆史上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垂範華夏、引領世界。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世界的東方首都是長安城,西方首都是羅馬城。在兩城之間,遼闊的歐亞大草原,橫亘着一條幾萬裡長的貿易物流大通道。人們叫它絲綢之路。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古長安,如今再以具有曆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屹立在世界東方。
就在這遼闊的歐亞大草原上,生活着二百多個古遊牧民族。這些古遊牧民族以幾代人為一個周期,或者湧向世界的東方首都長安,或者湧向世界的西方首都羅馬,向定居文明、農耕文明、城郭文明索要生存空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在這幾代人中一定會遭遇大瘟疫,或者旱災,或者蝗災,或者饑荒,或者戰争。所以這些遊牧民族為了生存,向東他們就越過長城線,然後進入農耕文明地區,向西的話,他們湧向羅馬城。
法國有個小說家叫格魯塞,他在《草原帝國》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站在亞細亞的高原上,看見兩面的丘陵,像小旗幟一樣飄揚,這邊飄向亞細亞,那邊飄向歐羅巴。如果我們選擇站在遊牧民族的角度考慮,我們就會明白任何發生的都是應該發生的,他們索要生存空間,索要能夠活下去的地方。人類行為從來就是環境的産物,而不可能是别的。
中國的古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過去年間我們的視野有限,我們總感覺到每過一些年就有遊牧民族越過長城線,呼嘯而來,我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對農耕文明地區侵掠。我們是站在一個比較狹窄的地域來看,如果我們能夠把整個東方曆史和西方曆史貫通起來看,就明白了像格魯塞說的那樣,這二百多個遊牧民族,讓整個歐亞大草原就像開了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向左右的富庶地區索要食物。
所有從草原過來的遊牧民族,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些什麼人,也不屑于探究他們是些什麼民族。我們隻知道他們長着長胡子,騎着馬,就從我們的家門口,就從我們的莊稼地裡風一樣地過去了,他們呼嘯而來,剽悍好戰。在中國曆史上,他們隻有一個和“東夷、南蠻、北狄”并列的、略含貶義的稱呼——“西戎”,對他們的民族我們不甚了了,後來又統稱之為“胡人”。
長安城在漫長的時間過程中,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這裡建都,一部長安城的曆史,就是半部中國古代史。尤其是中國曆史上強盛的漢朝、唐朝,它們強盛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絲綢之路。有雍雍不退、源源不斷的财富通過絲綢之路輸送到長安,令它成為當時世界上唯我獨大的城市。
注:文章摘自高建群《絲綢之路千問千答》
作者高建群為讀者簽名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