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
今天想聊一個關于人與人關系之間的一個話題,這就是付出和索取的話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人将付出當成了索取的條件。
兩個人戀愛,其中一個人很抱怨地說:“我對你已經很付出了,你為什麼還是那麼對我?意思是我付出了大量的愛,你卻如此吝啬你的愛!
公司老闆用心良苦地培訓員工,員工翅膀硬了就想飛出去,老闆幾乎是痛心疾首:“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這樣對我?
類似上面的情況在生活中并不鮮見,人們 做什麼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對方相應的“做什麼來回報。當對方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來回報,就産生失望和抱怨,認為自己的付出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白費了心機、精力和金錢。
管理者認為出現這些狀況,是人們對付出的意義并不真正了解。
第一,付出和索取這對反義詞,是關于心态的,并不是指人們做了些什麼;
第二,人們争執的時候,忽略了付出與索取之間的一個中間地帶—投資。
一個人傾其口袋幫助别人,有可能是付出,也有可能是索取。其中的分别不是他拿東西資助别人這個動作,而是他站在什麼角度去做這件事情,他的焦點在哪裡?如果他這樣做的出發點完全是考慮對方,那他就是在付出,如果他的焦點是想通過幫助對方得到某種好處,那他就是在索取。
付出是一種為對方考慮的真心,是一種開放的心态。
公司有職員另謀高就,老闆很真誠地說:“我尊重你的選擇,支持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想回來,随時歡迎。”有些老闆不僅将渴望創業的職員扶上馬,還幫助他快馬揚鞭,送上一程。老闆的心中,考慮的不是我能得到什麼好處,是對方的發展和前景。
索取是一種事事為我的封閉心态。有些老闆聽到職員想離去的消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損失,于是怒火中燒,甚至對職員産生怨恨,索取之心暴露無遺。
員工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考慮公司的利益,而隻考慮個人的好處,這便是索取;老闆在用員工的時候,不是考慮他的成就和進步,隻想到用對方來為自己做事,這也是索取。
索取
索取心态的封閉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是滿足“我”的需要,對方提供的滿足稍有欠缺,就開始指責和埋怨;
二、“我”的需要永無止境,哪怕得到了很多,依然是不夠的;
三、“我有能量,但是不願意拿出來,即使拿出來,也必須先清楚“我将得到什麼”。
人們容易在做了什麼事情,做多做少上争論不休,抱怨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抱怨對方索取的太多。
實際上,人們争論的已經不是心态,而是衡量投資回報的實際标準。交易是人類進步的一種社會形式,是資源流通的重要渠道。
企業雇傭員工,企業投資了資金和資源,員工投資了智慧和時間,雙方在做一筆交易,投資講究回報,交易有交易的規則,雙方按照預定的投資回報率和規則探讨協商。
交易不是付出和索取,量化的東西更不能代表付出和索取,它們僅僅存在于人們的心态之中。
索取的焦點是自己,是“你能給我做什麼”的思考範式,對方所有的努力應該都是為了自己。
付出的思考起點是“他人”,凡事為别人考慮,善于成就他人,付出不一定是要拿出什麼物質上的東西。
索取是把“我放在中心,付出是把“你”放在中心。
無論人們是否在做事情,無論人們在做什麼事情,心态在“你”,就是付出,心态在“我”,就是索取。
《老子》有兩句話點出了付出的精髓,其中一句是:“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長久,乃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人的生命不能天長地久,但是人的精神和思想可以千古流傳。
将付出當作為人之道,是做人的一種境界,優秀的領導者甘願付出,因而追随者衆。
有人把“付出時常挂在嘴邊,自我表揚是樂于付出的人。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自認為是付出,卻有可能是在索取。要想明白個中緣由,得先看看看付出的内在機制和外在表現:人們付出的深層原因是隐含得很深的自私;人們付出的時候獲得了心中的喜悅,這是付出的出發點;付出的焦點在對方,其表現形式是“無我”。
謝謝你用心的閱讀,如果你覺得這篇圖文有價值,邀請你關注、留言或轉發,你的每一次點擊都在為更多的人創造價值。
我的力量無限的,當然你的力量也是無限的。這個世界不能等着讓它變好,因為我就可以站出來讓這個世界一點點變好。
我知道屏幕對面一定有個你,一起用行動改變自己、改變身邊的環境,為我們深愛的這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