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
走進湖南省博物館,會感覺眼睛不夠用,要問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什麼,恐怕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不好回答,為啥呀?寶太多了,選誰不選誰呀,就一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那些文物,就足以亮瞎你我的钛合金眼。語言是蒼白的,尤其是到了湖南博物館,會讓最愛說話的國人不由自主的禁聲。好了,那些個繁華燦爛先忍住,今天就講一講湖南博物館的館藏珍品《蘭亭序》吧!
馮承素摹本《蘭亭序》局部
稍有曆史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的,書聖王羲之《蘭亭序》真迹已經随着唐太宗李世民歸葬于昭陵地宮了,即便能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曆經千餘年之作,估計已化作泥土。不過慶幸的是,因太宗極愛這幅書法,命當時的大書法家臨摹,今天流傳下來的唐初摹本就有六七副,由此,我們今人才能一覽一代書聖的書法魅力。
湖南博物館的這卷《蘭亭序》,并無署名,質地為絹本,因年代久遠,已呈褐色,縱24.5厘米、橫65.6厘米。在正文最後一行下有“芾印”、“子由”二印,“芾”應是米芾,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子由”應是蘇轍,就是蘇轼的弟弟,是北宋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卷由他二人收藏過,其作者必定為唐初臨摹的諸大臣之一,這個可能性很大。卷前有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題“墨寶”二字,為殘存。卷中有明代書畫鑒賞家項元汴藏印多枚。卷尾有明代許初,清代王澍、賀天鈞、唐宇肩、顧莼、梁章钜、梁同書、孫星衍、石韫玉、李佐賢、韓崇諸人之跋。
湖南博物館館藏《蘭亭序》
這幅作品是解放初期湖南省文物委員會以50萬元購得(按當時币值和購買力相當于今50元人民币),50年代後期移交博物館,館藏至今,但此作到底為何人作品,争論不一,多數人傾向為唐初重臣褚遂良所臨摹,這種說法有無依據呢?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幅褚遂良的《蘭亭序》我們可以看一下兩者有無相近之處。
褚遂良本,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其實無論是否,作為唐代初期的書法作品,能如此完整的保留到現在,實屬不易。也正因此作與其他唐初摹本《蘭亭序》流傳到今天,我們今人在感受到了王羲之書法魅力的同時,也同樣可以感受唐初期的書法藝術水平。
名聲最大的是馮承素的摹本,因相傳他用的是雙鈎臨摹法,因此也是最逼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而其他的臨摹會保留作者自己的風格。
馮承素臨摹本,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虞世南臨摹本,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歐陽詢本,藏于台北宮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