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河北省邢台市“黑龍潭”泉水複湧“大水沖了龍王廟”的奇聞異事
2021年夏季7月份以來,邢台市區城東南百泉泉系諸多泉眼相繼蘇醒複湧,百泉、狗頭泉、黑龍潭噴湧而出的泉水,雖已持續數月,仍然後勁不減,“百泉複湧”已成為本年度邢台熱詞。尤其勾起了市民對邢台前世的“環城皆泉、遍地甘露溢、平地群泉湧”的風光的暢想。
而位于七裡河北岸的武家莊村南的黑龍潭竟然因為複湧後泉大水深,水位上漲過快,一不小心将泉坑邊上的龍王廟浸泡。當我來到村南的黑龍潭時,看到潭北側的龍王廟已經被淹沒了,感歎真是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的奇聞異事。在這裡看到很多人來這裡拍照打卡,欣賞(泉)湖光美景,感歎泉水複湧帶來的新奇和遐想。
一、前世典故,黑龍傳奇。
據當地老人們講,黑龍潭泉系由大潭、小潭、井潭和小妮兒潭四個潭組成。四潭獨成一系又首尾相連,俯瞰猶如潛龍翹首,遙望東南。據他們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黑龍潭四周生長着茂密的蘆葦形成的天然屏障,高達三米。猶如墨綠翡翠般的黑龍潭掩映在蘆葦中,靜谧、安然。黑龍潭是邢台東南著名泉系,素以泉大水深聞名。
據《後樓下村志》記載:“世傳有龍潛焉,禱雨有應,東疏為渠,下注七裡河。”這是一個美麗而古老的故事,東海龍王的兒子黑龍恃寵而驕,不斷招惹是非。龍王為了磨煉黑龍的心性,一狠心把它貶到了此處鍛煉。黑龍到了這裡後真的就收了頑劣,開始保護這一方老百姓的平安,這就是黑龍潭的來源。不過黑龍畢竟還是有點想念自己的家鄉——東海,會時不時回東海看看龍王龍母及家人。所以呢,都說深不可見底的龍潭底下暗通東海,潭水深幽,這也許就是黑龍回家的路。當然了,這都是當地的傳說。
另有傳說在遠古時代,邢台一帶土地肥沃,水草豐盛,動物繁多。突然在某一個時段,當地出現了一條興風作浪的黑龍,引發滔天洪水,搞得民不聊生。終有一天一頭神牛從天而降,幫助百姓們戰勝了作妖的黑龍,自此以後黑龍被降服以後,大地恢複了勃勃生機,當地百姓就随泉水而定居下來,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城鎮。為了紀念神牛幫助人們,就把神牛奉為當地的圖騰,建造城池也是按照神牛相卧的樣子規劃,後定名為“卧牛城”,而被降服的黑龍就是出自城東黑龍潭。
黑龍潭源于哪年哪月,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相傳,黑龍潭南岸曾建有興龍寺。村民們說,黑龍潭枯竭後,有人在此處挖沙曾經挖出一塊石碑,碑刻記載着宋朝曾經重修過興龍寺,還有人挖出過陶罐等物品,證實了興龍寺确實存在過。村民猜測,興龍寺應該就是供奉黑龍的寺廟。
二、百泉争流、魚米之鄉。
曆史上,東汪鎮黑龍潭與狗頭泉這一帶泉眼遍布,農民種水稻、植蓮藕,曾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據村裡的老人講,說起邢台種水稻,50至60年代在百泉、東汪、北張村、王快、孔橋、武家莊、後樓下村等村莊一帶還有種植,再早在清代,那種植面積更大。光緒年間方志說:東南水鄉多稻,“(邢州)南郭其農頗勒,畝畝多井,不時灌溉。百泉河上下數十村,堤閘栉比,杭稻青蔥,得水利焉。”,這不就是邢台曆史上曾是“北國江南”百萬畝水田稻米飄香的畫面嗎!
而黑龍潭的南邊是一片桃園,風起時,青蘆搖曳,綠色的垂柳、粉紅的桃花、湛藍的潭水相映成趣,百鳥争鳴,一派盛世美景。後來,随着工農業生産的迅速發展,加上地下水位下降,泉水逐漸幹涸,有着百年種植曆史的水稻逐漸消失。
三、今生發展,龍潭複湧。
2021年7月,黑龍潭和百泉、狗頭泉競相複湧,重現泉城的新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黑龍潭,在11月份,竟因泉水複湧後水位快速上漲,将潭邊龍王廟淹入水中,讓人看到了現實版的大水沖了龍王廟的奇聞場景。筆者來到位于河北省邢台經濟開發區東汪鎮武家莊村南的黑龍潭看到泉眼仍在噴湧;廟宇雖小,卻也端正,紅牆青瓦古色古香。如今,從畫面上可以看到泉水幾乎已漫過山門,廟宇院落中幾乎成了一方池塘,成了真正的水中龍宮。
由于兩泉複湧,黑龍潭泉水圍困龍王廟,緻使龍王廟香火斷炊,不過現在已經露出了院牆,水位下降。當地各級部門迅速行動建設黑龍潭公園,修路、挖土、建護欄、在潭南岸挖渠引泉水入七裡河等措施,以控制水位,泉水趨于穩定噴湧。
而今,黑龍潭的泉水出水口緊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七裡河北岸,泉水用管道鍊接穿路而過奔流到河,正如詩曰“神牛戰黑龍,深潭不見底,郭老騎驢下,百泉亦噴湧,青天送月來;蛟龍亦自舞,銀河與之作伴,鷗鹭當相猜;誰識龍潭上,天公此釣台”。
順德府襄泉齋(讀史話收藏)2021年11月20日晚作于河北邢台,轉發本文章請征得作者同意,并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