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
更新时间:2024-10-11 07:21:21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1)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2)

  未來學校是啥樣?很多人都在猜想、預測,我也曾在腦海裡想像過未來學校的樣子,我以為:智能化、網絡化、數據化會成為未來學校的三大特征,未來學校會成為學生一種社交體驗、趣味學習的場所。也有人預測未來學校建設有三層境界:基礎設施建設、學習方式變革、教育流程再造。未來學校到底朝哪個方向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

  文|尚俊傑(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系系主任)

  近年來,未來學校備受各界關注,中國教育研究院也召開了首屆未來學校研讨會,共同探讨未來學校的建設事宜。大家期望通過打造一批未來學校,為中國教育的未來指明方向。

  不過,對于未來學校的定義,卻沒有一個權威的答案。到底多少年後算未來呢,10年,20年,還是50年呢?究竟怎樣就算未來學校呢?校舍建設的像科幻小說的未來世界一樣,教室裡裝備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師可以通過全息投影遠程授課,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随時随地聯系其他地方的學生和老師,這樣算未來學校嗎?

  筆者認為,未來學校建設有三層境界:基礎設施建設、學習方式變革、教育流程再造。

  第一層境界:基礎設施建設

  這裡說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校舍、硬件和軟件建設,是未來學校最基本的需要。

  先看校舍,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設計的看起來真的像未來世界一樣的校舍和教室,比如澳大利亞設計的利用太陽能的未來教室。但是,筆者認為,未來學校其實不需要在這方面花太多經費,比如日本幾年前在全國選了10所小學、10所中學作為未來學校,他們的校舍和其他學校基本沒有差異,隻是給他們配備了電子白闆、可觸摸筆記本電腦和數字教材而已。當然,如果真的有條件,不妨将學校設計的漂亮一些、實用一些、溫馨一些、未來一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設計漂亮的教室,還要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實驗室,各種活動空間。這些空間最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再說軟硬件建設。Intel曾經拍過一個名為《橋》的宣傳片。在其中,教師在一個鋪滿整面牆的屏幕前講課,學生人手一台平闆電腦。教師可以随手調出各種資源,學生也可以在自己平闆上完成學習、實驗、設計等任務,并可以通過網絡和遠方的工程師即時互動。學生分組設計的大橋模型可以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并現場測試其性能。這個片子最初就是預測未來的教室的,現在看來,基本上可以很快就實現了。所以,如果是未來學校,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肯定是必需的,平闆電腦恐怕也是必須的。

  關于基礎設施建設,我特别想強調雲計算。所謂雲計算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将簡單的前台功能交給普通用戶使用,把複雜的後台功能交給專業的機構去管理。為什麼要采用雲計算呢?主要是随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實際上IT功能越來越複雜,一般的學校根本沒有條件和能力管好這些複雜的IT設備和技術,所以雲計算就逐漸發展起來了。當然,可能會有人有疑問,如果将服務器和資源放在其他地方,萬一上課的時候網絡斷了怎麼辦?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許多去過芝加哥的人都紛紛贊歎芝加哥的摩天大廈,說現代化建築原來也可以這樣漂亮。大約100多年前,芝加哥市中心發生一場大火,全部燒毀了。但是因禍得福,一個嶄新的芝加哥拔地而起,成為現代化摩天大廈的代表城市。不過,在長達30年的時間内,這些摩天大廈的老闆在争論,大廈究竟應該靠外部電網供電,還是自己在地下室發電呢?之所以他們會自己發電,主要是當時的外部電網不夠穩定。當然,1930年左右,人們就不再讨論了,因為幾乎沒有大廈再自己發電了。所以,按着這個思路想一想,今天我們對雲計算的指責和當年對外部電網的指責可能是一樣的,未來有一天或許互聯網會像電網、水網和煤氣網一樣成為一種标準的外部服務。

  基于雲計算的考慮,未來學校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仔細思考究竟買什麼,不買什麼,什麼應該放在學校,什麼應該交給區裡、市裡或企業?

  第二層境界:學習方式變革

  基礎設施建設隻是最基本的需要,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方式變革。新媒體聯盟每一年都會頒布地平線報告,其中會預測未來幾年各種新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綜合新媒體幾年來的報告,我認為移動學習、遊戲化學習和虛拟學習或許是未來學校應該比較關注的學習方式。

  首先來看移動學習。當我們看到世界各地蘋果專賣店門口排的長隊,我們就知道移動設備對這個社會的重要性了。今年雙十一天貓交易總額達571億,其中移動端交易占比為42.6%,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的威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自然會想到是否可以将移動設備應用到學習中。簡單而言,我認為移動學習有三種模式:碎片式學習、情境感知學習、基于電子書包的課堂互動式學習。

  第一種是碎片式學習,就是讓學習者利用零散時間,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比如利用坐公交車的時間聽聽英語。

  第二種是情境感知學習,根據你的地理位置給你推送學習資源。這是博物館、科技館經常使用的學習方式。香港的學校曾經搞“城市穿山甲“活動,讓學生帶着電腦到城市裡去穿行,去解決問題。

  第三種是基于電子書包的課堂互動式學習,一個學生一台平闆電腦,老師也有一台平闆電腦。最常見的應用方式是這樣的: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呈現一道連線題目,然後發送到每一個同學的平闆電腦上。同學做完了以後,提交到服務器端,教師就可以在白闆上再呈現出同學的答案,并對其進行點評。對于這種學習模式,我個人認為可以用“互動”來總結它的最大的特點。在傳統課堂中,老師提一個問題,一個同學互動,我相信旁邊還有一些同學,在腦子裡也跟着互動,這些同學都進入了互動場,是真的在學習,但是班裡可能有個别學生,他從來都不想,因為他知道老師一學期都不會提問他,就算問到了說不會這事兒就過去了。但是在這種模式下,所有的答案都被系統記錄下來了,就算老師不管,父母會不會看一下呢?

  其次來看看遊戲化學習。為什麼要研究遊戲化學習呢,網上曾經有一幅圖片,孩子們坐在水裡打遊戲,原來是有一年發大水,網吧老闆把電腦放在桌子頂上,孩子坐在水裡打遊戲。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自然能想到是否可以将遊戲用到學習中呢?有專家說,盡管遊戲有很多負面作用,但是遊戲可以使學習更有趣,使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造能力等高階能力,培養情感态度價值觀。《哈佛商業評論》曾發表一篇文章《網絡遊戲:領導力的實驗室》,其中說的是未來的跨國企業,将越來越像今天的網絡遊戲,人與人之間,靠信息技術聯系,團隊臨時組成,完成任務就解散,因此,遊戲中玩得好的孩子,在未來的跨國企業中,領導力就比較強,所以說網絡遊戲是領導力的實驗室。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提倡讓學生設計幫别的孩子學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遊戲,最後設計的成果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過程對相關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刻。

  遊戲到底有沒有教育價值呢?先來看一個英語排序題的教育遊戲(如下圖),排對順序了,猴子就走過橋了,排錯順序了,猴子就掉下來了。這個遊戲是否能夠激發學習動機呢?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3)

  再看一個猜字遊戲(如下圖),你可以随便點開一些方塊,猜下面是什麼字,猜得越快得分越高,這個遊戲首先有助于學習字的結構,其次,在想一個字的過程中,學習者在腦海中過了好多個字,肯定有助于培養發散性思維。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4)

  還有一個《蠟筆物理學》遊戲(如下圖),這是一個羊皮紙風格的蠟筆畫遊戲,其中有一個小球,用鼠标單擊一下小球,小球就會滾動。你可以畫任何東西,你畫的任何東西都具有質量和重量,都符合牛頓運動定律,借助你畫的東西,讓小球砸中畫面中的星星,這一關就過去了。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5)

  這個遊戲做的非常好,讓玩家可以重回兒童時光,重溫小時候神筆馬良的夢想,最大的精髓莫過于自由度,随便你畫什麼,可以盡情展示你豐富的想象力。這個遊戲可以用來學習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力的種類、杠杆、滑輪、兩點确定一條直線等知識。用遊戲學知識的好處,首先趣味性增加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而不是知道。更高的教育價值,因為它每一關沒有固定答案,需要玩家多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簡單說是創新的解決問題。比如下面這張圖是其中一關,是一個玩家的解決方案。他搞了一個複雜的機械系統,經過幾十次調整,終于砸住了星星,大家想一想,這個遊戲是否給玩家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培養創造力的平台呢?

  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内涵與路徑(未來學校建設的三層境界)(6)

  最後再來看虛拟學習。所謂虛拟學習,就是在近似真實的虛拟環境中進行學習,比如之前很多人利用虛拟世界《Second Life(第二人生)》開展的虛拟學習,人們可以在虛拟環境中了解人體的組成、分子和原子的組成等等。也有人用虛拟實驗室開展生物(如下圖)、物理、化學實驗等等。

  

  虛拟學習方式的好處是能夠開展做中學,杜威很早就提出了做中學,但是在真實環境中做中學比較難于操作,但是在近似真實的虛拟環境中做中學就比較容易了。

  除此此外,虛拟環境還有許多優點:可以開展一些比較危險的實驗;可以開展一些比較昂貴或很難開展的實驗,比如人體解剖;可以自由地增加和減少控制因素,使學習者專注于要掌握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因為真實世界和虛拟世界在不斷地融合,所以在虛拟環境中學習幾乎就相當于在真實環境中學習。比如對于微創手術,當醫生将三個洞打好以後,就隻能看着電腦屏幕做手術了,此時旁邊躺的是真人還是假人實際上沒有任何區别了。

  當然,虛拟學習并不意味一定都要在虛拟環境中,可以利用外部設備和真實環境開展增強現實的學習,比如麻省理工學院曾經開展過研究項目,讓學生拿着掌上電腦到城市裡穿行,在移動中解決問題。

  除了移動、遊戲化和虛拟學習以外,實際上還有很多學習方式,比如社會化學習、探究學習等等,目的都是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傳統技術,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等高階能力,培養情感态度價值觀。

  第三層境界:教育流程再造

  有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習方式變革仍然不足夠,還需要對教育流程進行再造。

  目前,信息技術對許多行業産生了颠覆性的影響。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1992年就在《哈佛教育評論》中發表的《組織化的新社會》中談到:自二戰以來的50年裡,從沒有哪個組織中出現過像美軍那樣徹底的變化。軍服未改,軍銜依舊。但武器裝備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點在1991年的海灣戰争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軍事觀念和概念的變化則更加激烈,與此類似的還有武裝部隊的組織結構、指揮結構、單位隸屬關系和職責。

  芬卡特拉曼也曾提出信息技術引導企業轉變的5個層次:局部應用、系統集成、業務流程重新設計、經營網絡重新設計、經營範圍重新設計。比如淘寶幾乎可以讓任何人将任何商品賣到任何地方,對零售業産生了巨大的颠覆式影響。

  在教育領域亦是如此,德魯克在1992年還曾說過:可以有把握的預言,學校和大學,自從300年前以印刷品為核心重新組織以來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形态,但他們也将發生越來越激烈的變化。這一變化的動力部分來自新技術如電腦、錄像和通訊衛星;部分來自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中知識工作者終身學習的需要;部分則來自人類學習機制的新理論。美國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技術計劃》(簡稱NETP)中也提到教育部門可以從企業部門學習的經驗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産力的顯著提高,就需要進行由技術支持的重大結構性變革,而不是進化式的修修補補。

  到底怎樣實現流程再造呢?筆者認為可能包括如下方面:教師角色再造,課程模式再造,組織機構再造,管理方式再造。

  教師角色再造,指的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下,教師角色可能更加多元化、職業化和專業化,比如依托MOOC課程建立教師團隊,團隊内部各位老師分工合作,有主講教師、助教、教學設計專家、美工等等;課程模式再造指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開出以前開不好的課或者開不出來的課程,甚至借助翻轉課堂,實現學習模式創新;組織機構再造指的是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重新打造學校的各個機構和工作流程,比如北京十一學校推行走班制,取消班主任;管理方式再造指的是采用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用數據說話而不是僅僅用經驗說話。

  當然,對于未來學校建設來說,最重要的或許還是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标的再造”,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究竟什麼樣的學生才是最成功的學生。筆者認為,所謂成功的學生,就是根據每位孩子的天賦,根據他的興趣,把他培養成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有用人才。隻有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成功的學生,我們的未來學校才能真正建設成為孩子的成長樂園。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