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病友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治療相當熟悉了。不過,您知道SLE是怎麼來的嗎?身體好好的,怎麼就被“狼”盯上了?其實,SLE的發病和人體B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異常可是大有關聯,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B細胞到底是如何“作妖”。
好好的B細胞,怎麼就“作妖”了?生而為人,我們體内有着龐大而複雜的免疫系統來應對各種各樣的威脅,比如病毒、細菌、真菌等外來病原體的入侵、身體内産生的異常等等。構成免疫系統的,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還有各種細胞因子。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與SLE發病密切相關的B細胞,它的全名叫B淋巴細胞,之所以“姓”B,是因為它來源于骨髓(Bone Marrow),取自英文首字母。
在免疫系統中,B細胞可謂是“C位”擔當,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受到外來病原體的刺激後,生成大量抗體來抗擊病原體,所以B細胞一旦出了異常,肯定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
SLE的發病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最新醫學發現,SLE的發病與B細胞受到某些不明原因的刺激、生成大量異常的自身抗體有着很大的關系。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在人體内并不會起到保護作用,反倒會把一些正常的細胞當成“外物”來攻擊,就好比“自己人不認自己人”,這就導緻了SLE患者的各種症狀和器官損傷[1]。
因此很早就有科學家提出,治療SLE可以采用生物制劑,“點對點地”靶向清除這些産生自身抗體的異常B細胞。但很可惜,與銀屑病、強直性脊柱炎等同樣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比,過去數十年來生物制劑在治療SLE方面的進展并不順利,例如直接靶向“殺傷”B細胞的單抗類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就相對不太顯著。既然無法直接清除異常B細胞,那麼換個思路——抑制異常B細胞的成熟和增殖行不行呢?
管好“異常B細胞的一生”,就是管理好SLE和人體内的其它細胞一樣, B細胞的一生也要經曆未成熟、成熟、分化和增殖的過程,尤其得在免疫系統中曆練一番,才能成為“免疫大軍”中的重要一員。
這個艱難的成長之路是這樣子的:首先,B細胞在骨髓中需要經曆未成熟-成熟階段(過程太複雜了,暫且不表);随後,成熟的B細胞來到免疫系統後,需要在外來病原體的刺激下,分化為漿細胞,而漿細胞将進一步分泌出抗體,對抗病原體。同時,B細胞也要加把勁努力增殖,就像是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B細胞數量多了,分化出的漿細胞才能産出大量抗體,最終幫助人體打赢“免疫保衛戰”。
所以,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成熟到分化、增殖,是B細胞的一生中都要經曆的兩大階段。當然,這些複雜的過程不能由B細胞自己單獨闖關,需要許多細胞因子來幫忙。
在這些輔助的細胞因子當中,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誘導配體(APRIL)就特别重要了,前者主要促進未成熟的B細胞轉化為成熟的B細胞,并且能延長成熟B細胞在體内的壽命;而後者則是刺激成熟B細胞的增殖,使它們的數量增多。
也就是說,B細胞經曆的兩大階段,都是由BLyS和APRIL來分别做調控,它們在整體上管理了“B細胞的一生”。正常情況下是這樣的,那麼當B細胞“黑化”,産生異常,BLyS和APRIL這兩個細胞因子也就成為了“幫兇”。
有研究發現,SLE患者體内的BLyS和APRIL因子水平,都與症狀的嚴重程度有關。因此,科學家就猜想,能否同時抑制這兩個因子來控制病情呢?因為理論上抑制BLyS,就能阻止未成熟的異常B細胞分化為成熟的異常B細胞,成熟的異常B細胞數量少了,導緻SLE的自身抗體也就少了,症狀就能得到緩解;而一并抑制APRIL,就能控制現有的成熟的異常B細胞,減少分泌自身抗體,延緩SLE的疾病進展。
簡單來說,一個是間接抑制,另一個是直接抑制,雙管齊下、同時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控制SLE病情。這一聯想就為後來研發“APRIL BLyS”雙靶點生物制劑奠定了理論基礎[2]。
“APRIL BLyS”雙靶點生物制劑研發,長江後浪推前浪但在SLE治療領域,針對“APRIL BLyS”雙靶點生物制劑的研發,一開始卻是處處碰壁。
最早靶向BLyS和APRIL因子的生物制劑是阿塞西普(atacicept),但它在II期臨床試驗中失敗了,沒能達到評價療效的主要終點——在SLE反應指數(SRI4)上沒有優勢,而且副作用也比較大。而在另一項預防SLE複發的試驗中,大劑量的阿塞西普也可能導緻患者出現治療風險[3][4]。
常說,艱難時時有。SLE長期以來被視為是最難攻克的疾病之一(難度絕對不亞于阿茲海默症),在治療SLE的道路上,生物制劑碰的壁又何止這一回?雖然阿塞西普在療效和安全性上沒達标,但并不代表同時靶向BLyS和APRIL的思路是錯的,藥物研發還可以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斷進步嘛。由榮昌生物主導的在研新藥泰它西普(Telitacicept),就是一款非常有前景的雙靶點生物制劑。
據資料顯示,泰它西普的開發采用了生物信息技術,把抑制BLyS和APRIL的蛋白融合在一起,所以是一類“抗體融合蛋白”的藥物。注意這裡的重點是“融合”二字,說明這類藥物可組裝、可修飾蛋白,大白話就是可以提升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在臨床早期試驗中就發現,泰它西普與BLyS和APRIL兩種因子的結合能力就整整提升了一倍,療效不僅獲得了顯著提升,治療安全性也比較好[5]。
“前浪”未完成的任務,“後浪”泰它西普做到了。在2019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年會(ACR 2019)上,泰它西普的臨床II期試驗結果,作為年會的突破性成果之一被公布,我國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的吳迪博士在會議上進行了口頭報告。
吳迪博士代表泰它西普臨床試驗研究團隊在ACR大會做口頭報告
這項臨床試驗于2015年啟動, 是一項多中心、随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共入組249例SLE患者,評價泰它西普治療SLE的療效和安全性,每周一次分别接受160、240毫克泰它西普治療或使用安慰劑。
試驗結果顯示[6],160/240毫克泰它西普組的SRI4應答率分别為68.3%和75.8%,都顯著優于安慰劑組的33.9%。在安全性方面,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應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基本與安慰劑組相當,嚴重性也相似,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良好。
正是基于這樣鼓舞人心的結果,泰它西普已經向國内藥監局(NMPA)提交了上市申請,最快有望在今年内實現獲批,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授予了泰它西普快速審批通道(Fast Track)的資格。據消息稱,泰它西普臨床III期試驗已經在國内迅速開展,并有望今年内在美國同步啟動,争取在更廣泛的樣本群體中檢驗其療效和安全性。
總體而言,泰它西普作為“APRIL BLyS”雙靶點生物制劑,一方面能夠阻止已經成熟的異常B細胞繼續分泌自身抗體,另一方面也能夠阻止未成熟的異常B細胞向成熟的細胞轉化。也就是把成熟的和未成熟的異常B細胞都“一網打盡”,這就好比把SLE病友的當下和未來都照顧到了。期待這樣的好藥盡早上市,為衆多SLE病友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參考資料:
[1] Sanz I, Lee F E H. B cell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SLE[J].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2010, 6(6): 326.
[2] Vincent F B, Morand E F, Schneider P, et al. The BAFF/APRIL system in SLE pathogenesis[J].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2014, 10(6): 365-373.
[3] Merrill J T, Wallace D J, Wax S,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tacicept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sults of a Twenty‐Four–Week,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Arm, Phase II b Study[J].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2018, 70(2): 266-276.
[4] Isenberg D, Gordon C, Licu 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tacicept for prevention of flare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52-week data (APRIL-SLE randomised trial)[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5, 74(11): 2006-2015.
[5] Zhao Q, Chen X, Hou Y, et al.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Safety, and Clinical Activity of Multiple Doses of RCT‐18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6, 56(8): 948-959.
[6] Wu D, Li J, Xu D, et al. A Human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Targeting B Lymphocyte Stimulator (BlyS) and 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 (APRIL), Telitacicept (RC18),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Results of a Phase 2b Study[C]//ARTHRITIS & RHEUMATOLOGY. 111 RIVER ST, HOBOKEN 07030-5774, NJ USA: WILEY, 2019,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