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天睡好午覺
傳統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睡覺是第一大補,尤其是睡好午覺,更能夠精神百倍。
研究表明,午休可以休養生息,緩解壓力,增強記憶,提高工作效率。
每天規律午休半小時,還能舒緩心血管系統,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每周走7個小時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行走,可以活躍人體50%的血流,運動至少50%的肌肉。
每天堅持步行一小時,可以疏通血管,打開經絡,增強肌肉力量。
最重要的是,還能提高免疫力,幫助穩定情緒,壽命也會自然延長。
3.每天吃些青菜
韓愈說:“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
蔬菜是每日飲食中必不可少的,和肉類合理搭配才最健康。
常吃蔬菜,既能補充維C和礦物質,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快新陳代謝。
讓人精神飽滿,皮膚細膩,還可以有效預防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的發生。
4.平時少吃紅肉
紅肉,一般指的是牛肉、羊肉、豬肉和驢肉等。
紅肉中大多是飽和脂肪酸,長期過多攝入會加重心髒循環負擔。
研究還發現,紅肉攝入量最多人群,比攝入量最少人群,患腎衰竭的風險高40%。
還會增加腸道疾病風險,易引起癌變。
平時少吃紅肉,多吃白肉(禽肉或魚肉),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
5.多做一些家務
《朱子家訓》中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多做家務,不僅可以鍛煉身體,也有助于愉悅心情。
如果将房間整理得幹淨整潔,我們的大腦也會井然有序。
做家務還能增進夫妻感情、親子關系,提升幸福感。
如此心寬氣和,身上才能無病無災。
6.多做記憶遊戲
俗話說:“勤用腦,防衰老。”
多做記憶遊戲,如字謎、下棋、打麻将等。
都能讓腦部得到更多的血液和營養,延緩大腦衰老。
在日常生活中,勤用腦的人更容易維持年輕時期的精神面貌和思維能力。
7.把堅果當零食
堅果,主要是種子類食物,常見的堅果有核桃、花生、開心果等。
堅果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經常食用,能保持細胞健康活力,從而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其中的抗氧化維生素,還能清除體内自由基,對防癌、抗癌有一定作用。
但由于熱量較高,每天應控制在10g内,腸胃功能較差的人群,則應盡量少食用。
8.每周吃一條魚
營養學家建議:“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
魚肉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氨基酸,既能幫人們保護視力,還能預防三高。
魚肉還含較多卵磷脂,有增強記憶和思維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老年癡呆症的發生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認為,每周應該吃280至525克魚肉,也就是至少一條魚。
9.經常曬曬太陽
中醫認為:“曬太陽有三補,一補骨頭,二補陽氣,三補正氣。”
陽光能補充維生素D,從而預防骨質疏松、感冒和常見呼吸道疾病。
還能夠促進多巴胺的生成,提升體内激素水平,減少失眠、煩躁等。
紫外線有助于殺菌消毒,是養護皮膚的自然療法。
10.多和别人聊天
常言道:“溝通,是心靈的橋梁。”
事實證明,寡言少語的人,更容易患孤獨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有空多聊聊天,改善情緒,開闊胸懷,增強機體免疫力,可以說大有益處。
再加上走親串門、尋朋訪友,也少不了步行,還能活動四肢,放松筋骨,強身健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