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翻譯及賞析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翻譯及賞析
更新时间:2025-04-17 14:22:37

  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隻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詠長嘯從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騎馬還輕便,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3、賞析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潇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诙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萦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當然是騎馬勝過竹杖芒鞋,但是蘇轼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這裡當然不是寫實,而是繼續寫自己當時的心态。當自己擁有平靜悠閑的心态時,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濘之中,也勝過騎馬揚鞭疾馳而去。這裡還隐含了兩種生活的對比,一種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種是肥馬輕裘的貴族生活。在曆經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後,蘇轼越來越認同這種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蘇轼用來表達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詩詞中經常使用,如《初入廬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錢遊。”《東坡》:“莫嫌荦确坡頭路,自愛铿然曳杖聲。”《寓居定惠院》:“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盡管蘇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員,但卻是一個平民藝術家,常常深入民間,并過着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蘇東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實寫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風雨中,本是一種艱辛的生活,而蘇轼卻走得那麼潇灑、悠閑。對于這種生活,他進一步激勵自己:“誰怕?”意思是說,我不怕這種艱辛和磨難。這是一句反問句,意在強調這種生活态度。為什麼要強調這種生活态度呢?因為對于蘇轼,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說:“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蓑煙雨”,是說整個蓑衣都在煙雨中,實際上是說他的全身都在風吹雨打之中。這“一蓑煙雨”也象征人生的風雨、政治的風雨。而“任平生”,是說一生任憑風吹雨打,而始終那樣的從容、鎮定、達觀。這一句簡直就是蘇轼一生生活的寫照。他在政治上不斷地受到打擊,一貶再貶,晚年最後流放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島。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終沒有被打敗,始終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當他被貶到海南島,仍能夠寫出“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心靈純淨的句子。對于“一蓑煙雨”這樣的意象,蘇轼是非常喜愛的。他對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漁父》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樣的句子極為贊賞,恨其曲調不傳,并将其改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輕箬笠,相随到處綠蓑衣”)入歌。

  我們再看詞的下阕,下阕轉到寫雨後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裡描繪了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一邊是料峭春風,作者感到絲絲的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這既是寫景,也是表達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這樣充滿辯證法嗎?在寒冷中有溫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憂患中有喜悅。當你對人生的這種辯證法有了了悟之後,就不會永遠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會在微冷的醒覺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線希望。“山頭斜照卻相迎”,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觀照,是一種通觀,是蘇轼經曆磨難和打擊之後,在靈魂上的升華。蘇轼在他的另兩句詩中,也表達這種思想:“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意謂凄風苦雨之後也終會放晴的。

  其實以上三句表達的還隻是一種儒家的境界,這是一種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礎上,蘇轼進一步徹悟人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歸去之後,看剛才刮風下雨的地方,哪裡有什麼雨,哪裡有什麼晴。所謂風雨,所謂晴,不過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這裡蘇轼進入到了佛教所說的“無差别境界”。在佛教看來,“萬法惟心所現”,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靜,世界自然清靜。其實世界萬物并沒有什麼區别,隻是我們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萬象。如果我們内心進入到了無差别的境界,世界萬物哪有什麼分别呢?因此佛教勸人“無執”,一切都不要執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縛。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謂“寵辱不驚”。蘇轼在這裡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哲理,歸去之後(可理解心靈的皈依),心靈進入了甯靜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風雨或陽光,哪有什麼區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勸人既不要因風雨而擔驚受怕,也不要因陽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處之。這看來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實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種了悟宇宙、人生之後的大超越。這也反映出了蘇轼的人格境界,應該說蘇轼的一生基本上達到了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島後,又把這三句稍一改,寫入了另一首詩《獨覺》:“潇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可見,蘇轼是以此來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貫穿在他一生的生命曆程之中。全詞以這樣充滿哲理的句子收尾,韻味無窮,令人深思。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河北大學圖書館開放區域
河北大學圖書館開放區域
文/本刊記者鐘鑫2018年9月,我前往素有“京津冀百年地标”之稱的河北工業大學采訪北辰新校區圖書館,進了校門第一眼遠遠就能看見一座多邊形的紅磚建築。河北工業大學新校區的圖書館号稱亞洲最大的水上圖書館,其四周環水,遠處望去好似浮在水面上。“水...
2025-04-17
教師節獻給老師的散文詩
教師節獻給老師的散文詩
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教師,既是辛勤的園丁,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正如汪國真在詩中所說的:“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2025-04-17
成人高考查分數時間
成人高考查分數時間
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成人高考),是為中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的畢業生以進入更高層次學曆教育的入學考試,成人高考屬國民教育系列,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國家承認學曆,全國招生統一考試。成人高考每年9月份報名,10月下旬考試,11月...
2025-04-17
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小學生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拟、借...
2025-04-17
高考數學極坐标與參數方程方法
高考數學極坐标與參數方程方法
極坐标與參數方程是高考必考的内容,相信大多同學在壓軸選擇答題中都會選擇極坐标的題,因為難度系數不是那麼大,所以牢牢掌握這部分知識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極坐标與參數方程學習時有四點需要我們注意: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縮變換...
2025-04-17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