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無端接受他人饋贈而又無動于衷,估計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表面無動于衷,但内心裡肯定會有所波瀾;即使表面無動于衷且内心裡毫無波瀾,隻能是其在瞬間就找到了得之應當的理由;即使表面無動于衷且内心毫無波瀾又沒有在瞬間找到得之應當的理由,那隻有極其特殊的情況——這不過是一個不具靈魂的形體而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世人都知道一句話:無功不受祿。就比如在一個沒有紅路燈的路口,小朋友過馬路,司機停車禮讓,小朋友會點頭緻意以示感謝。哪怕是輕微的得人關照也是應該回報的。若是不堪承受的饋贈,則還是那句話——無功不受祿。
在下說這麼多,不過是想引出典籍裡的一個小故事。《孔子家語·在厄篇》裡有一段記載,說的就是這樣一件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曾子(曾參,春秋魯國人,孔子門生)以孝道和修身自省著稱。平時穿的都是普通的粗布舊衣,耕作于家鄉(今山東臨沂或濟甯境内)的幾畝薄田。
魯國國君聽說這件事後,有所感慨:這樣的志士仁人怎麼能如此寒酸呢!于是劃出一方土地(面積大小不詳)賜給曾子,作為曾子的封地。如此以來,曾子就不需要再親自勞作、穿粗布舊衣了,而且還會很富足。
曾子是如何做的呢?
堅決推辭不受!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人就對曾子說了:這封地又不是你請求得來的,是國君主動賞賜給你的,為什麼堅決不接受呢(估計說這話的人也是替曾子着急:你這不是有點傻嗎)?
但是曾子畢竟不是常人,是被後世尊為“宗聖”的一代聖賢。
曾子說:我聽說過,受人饋贈的人内心裡會産生畏懼(饋贈施舍者),會很不安;而給予别人饋贈施舍的人常常會傲視對方(受饋贈施舍的人)。國君恩賜我封地,雖然說不會傲視我,但我能心安嗎?内心裡能不有所畏懼嗎?
孔子聽到這件事後,感慨說道:曾參這樣說(也這樣做),完全可以保全他的名節了。
時光猶如江河之水,浩浩湯湯,奔騰不息。大浪淘沙之後,為華夏兒女留下了諸多閃耀的寶藏。古之聖賢已然遠去,但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依然熠熠而生輝!
親愛的讀者朋友,以上隻是在下的淺知拙見。對待這種事情,您有何高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說[作揖][作揖][作揖]
注:《孔子家語·在厄》(節選)
曾子弊衣而耕于魯,魯君聞之而緻邑焉,曾子固辭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緻之,奚固辭也?”曾子曰:“吾聞受人施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吾豈能勿畏乎?”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