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網友留言問呂不韋的事,大意是說,呂不韋不過是個商人,從沒在體制内待過,他為何後來能拜相封侯,難道隻是因為他投資了嬴異人?他直接進國家部委,他是如何勝任這種工作的?今天駱駝就借這倆問題來聊一下呂不韋。
公元256年,秦昭王在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後,繼續範雎“遠交近攻”的策略,派兵攻打了隔壁的鄰居韓國,以及趙國的邯鄲。秦國的咄咄逼人,讓中華大地名義上的主人周赧王坐不住了,于是他派人聯絡了幾個諸侯國,組成聯軍開始打秦。《大秦賦》根據這段史事,給呂不韋和嬴異人都加了戲,并給呂不韋點開了“軍事技能樹”。
編劇為什麼敢讓呂不韋“懂軍事”呢?隻是因為劇情需要?駱駝認為并不是。大家都知道,呂不韋在和嬴異人一起玩耍前,是個低買高賣的生意人,但大家未必知道的是,呂不韋可不是一般的生意人,他當時做的是跨國生意(這點從他家在衛國,卻在趙國能進得了嬴異人的門,而又熟悉秦國秘辛,并能搭上華陽夫人就能看出來),而且貨物也應該也不一般。
經常看美劇的人估計都知道,跨國商人的财力和情報,遠非一般商人可比。而呂不韋作為一個成功的跨國商人,肯定也對各國的情況心知肚明,而且作為一個跨國集團的老總,他也不可能獨自掌控自己的商業帝國,他的手下應該雇有衆多的職業經理人,而其中也一定會有極具戰略眼光的高人。所以在《大秦賦》中,呂不韋能有所表現,其實并不突兀。
而且大家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以後,應該也早已知道,任何組織的大老闆,都未必真的精通公司的主營業務,他們最厲害的,是行業的前瞻以及各種的資源和關系。所以對呂不韋來說,如果讓他去幹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基層小吏,他可能未必能幹的好,但是讓他去做綜合性較長的高官,那麼對他來說,其實難度并不大。
隻要政治正确,一般就不會出大錯,如果還能知人善任,那麼他出成績也是手到擒來。所以駱駝認為,呂不韋憑借自己的經曆和經驗,應該不會“屍位素餐”,這一點有關專家也已經考證過。除了廣為人知的《呂氏春秋》(這本書不光學術理論,還有很強的實用性,尤其是在農業等方面)之外,他其實還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
在他掌權的十餘年間,他并沒有因為一朝權在手,就開始标新立異,而是依照當年商鞅的思路,繼續發展大秦的國力(秦始皇能一統六合,呂不韋也是極有貢獻的)。據史料記載,滋養漢中的鄭國渠,讓四川變成天府之國的都江堰,也都是這一時期修建的,正是這兩條水脈的修建,才使得秦國的糧食,足以支撐秦國連年用兵,從而一統中原,除此之外,呂不韋執政時,秦國的人事任用和兵制改革,也都取得了一定進步。
也就是說,呂不韋直接進入國家部委後,其實做的還是不錯的。而根據一些專家的考證,呂不韋其實也并非直接當的丞相,在他和嬴異人從趙國回到秦國以後,秦昭王就很欣賞他,想封他為上卿等官職,但是呂不韋辭謝了,而是一直陪伴在嬴異人身邊,當個府丞(府丞更像是吏而非官)。後來随着嬴異人的上位,呂不韋才青雲直上,而呂不韋在任府丞時,他還經常到各地去做調研,這也為他以後的執政補足了“基層工作經驗不足”缺憾。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于呂不韋的工作能力,已經不再擔心。那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呂不韋如果真的隻是“囤物居奇”,那麼嬴異人就是再感謝他,也未必敢把國家交給他治理。而嬴異人之所以敢用他,其實還是看重呂不韋的真本事。諸葛亮當年雖然有“隆中對”傍身,但是因為劉備對他的能力還不太相信,所以在最初之時,諸葛亮就很少活躍于戰鬥一線。
咱們通過兩個問題,了解了呂不韋好的一方面,咱們既然聊到了他,就再說點“題外話”,呂不韋既然那麼優秀,他為何會被秦始皇賜死呢?難道隻是因為他和趙姬的那點事嗎?駱駝認為,這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他的權勢過大,對秦始皇産生了威脅,才是他緻死的原因,所以駱駝認為,他并非死于宮闱之事,而是死于政治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