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淩晨,本報記者彭景晖(右)、光明網記者靳鈴涵(中)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高碑店派出所采訪當晚執勤民警徐睿(左)。光明網記者 曾震宇攝
這是一次與時間的賽跑、與困難的較量。
12組采訪對象、13個采訪地點,要在24小時内完成拍攝,真實展現12組不同職業的人在每個時辰内的工作場景。
“就我們這幾個人,能完成嗎?”在策劃時,我們沒有一個人有肯定的答案。唯一能肯定的,是我們願意為所有的創意去嘗試、去拼,願意努力用鏡頭和語言去記錄春節前夕那些平凡又偉大的普通勞動者。
1月28日23時,我們幾名記者兵分三路,奔向北京的大街小巷。
夜色下,鐵路橋邊,為了拍攝好一組鏡頭,我們在寒風裡站了一個多小時。腿凍得發麻,可我們又不好意思随便走動,怕打擾正在工作的工人師傅。“拍得清楚就可以了。”可是大家停不下來。采訪時鐵路工人李玉明告訴我們:“中國高鐵跑得越快,就越需要更加穩定的線路基礎。我們必須像鐵路道釘一樣釘在祖國鐵道線上。”李師傅質樸的話語深深觸動了我們,我們決定在列車出站時,拍攝車燈映照下李師傅那剛毅的臉龐。
晨光裡,擁堵路上,靳鈴涵與團隊成員為了趕時間,跳下出租車,換騎自行車趕往采訪地點。不能遲到,因為她們所采訪的公交司機從不誤點。冷啊,想把背包往前背、扛一扛風,可裡面的電池也怕冷啊,隻好往後背。大家用鏡頭記錄了航空總醫院門診護士李躍躍給市民做核酸檢測的場景,李護士的話語“我們是患者和所有人的後盾”,成為當天采訪日記裡深刻又動人的一筆。
24個小時,始終與時間賽跑。報道最終在報紙、網站、客戶端、微博上聯動播發,伴随12個時辰的“鐘聲”,民警、鐵路工人、醫生、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冬奧志願者、社區志願者、食品安監人員、郵政快遞小哥、護士、消防員、地鐵站工作人員、邊檢移民警察的故事依次鋪陳開來。
篇幅不長,内容不多,但凝聚了我們的心血,也凝聚了衆多普通勞動者的奉獻精神。我們最終給作品命名為“平凡的一天,不平凡的十二時辰”,它講述的是鏡頭前各行業勞動者的春節,也講述着我們——鏡頭後奉獻着青春、揮灑着理想的新聞人對新年的期許。
(本報記者 彭景晖 光明網記者 陳暢 靳鈴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