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世界作者?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漫畫《丁丁曆險記》裡有一集叫《藍蓮花》,裡面有個神經錯亂的小夥子,對丁丁說:“老子說過:要得‘道’!我已經得‘道’了,你也應該得‘道’我先砍下你的腦袋,你就會悟出這個道理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子的世界作者?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老子的世界作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漫畫《丁丁曆險記》裡有一集叫《藍蓮花》,裡面有個神經錯亂的小夥子,對丁丁說:“老子說過:要得‘道’!我已經得‘道’了,你也應該得‘道’。我先砍下你的腦袋,你就會悟出這個道理來!”
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設計的這個橋段,說明他知道中國的道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至于他知不知道“道”是什麼意思,就不知道了。當然,他是外國人,不知道情有可原,因為很多中國人恐怕也不清楚。
《老子》開篇第一句話就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有的版本“恒”寫作“常”,那是為了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的。這句話怎麼斷句、怎麼理解、怎麼寫,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道、玄牝、無為、守雌……全書充滿了天書一樣的語言,玄之又玄,想破頭都難懂。按照老子的說法,“道”是終極的東西,無法言說,凡是可以言說的都不是道。照這麼理解,無怪乎要砍下腦袋才能悟出來了。
關于《老子》其書,老子其人,從一開始就是一筆糊塗賬。《史記》給孔子做傳,有很多事可寫,哪一年幹了什麼,年譜都能排出來。弟子也蔚為大觀,以至于可以寫成《仲尼弟子列傳》。而司馬遷寫老子,一共才400多字,無事可寫,無言可記。弟子就一個關尹喜,出場就下場。
因此,老子的形象很模糊。他給人最深的感覺,就是年齡大。司馬遷說他活了160歲。年齡大的人容易糊塗。鄭闆橋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老子顯然是在沒有糊塗之前寫下的《老子》。
作為一名“隐君子”,老子提倡隐姓埋名。别看他成天像呆木頭一樣坐着,但心裡明鏡似的。他在洛陽待久了,看着天下一天比一天爛下去,終于棄官而走,一路西行。
在函谷關,守關的關尹喜留他小住,希望他寫下點兒什麼,以免一肚皮學問沒人知道。于是,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為五千餘言。這書就是《老子》,又叫《道德經》。整個過程,魯迅先生的小說《出關》寫得很有意思。
今本《老子》分上下二經,1至37章是《道經》,38至81章是《德經》。既然叫《道德經》了,那麼《道經》在前,《德經》在後,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寫在帛書上的《老子》,人們驚奇地發現,出土帛書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于是有人稱,馬王堆出土的《老子》才是正版的,傳世版本的《老子》是盜版的。怎麼看這兩個版本,學界意見并不統一。《韓非子》對《老子》做過注解,就是解老篇,上來就先講第38章,說明韓非看到的《老子》也是《德經》在前。
讀《老子》跟讀《論語》,體驗大不相同。讀《論語》,好像聽一位絮絮叨叨的老先生在和弟子、朋友聊天,你一言我一語,有時争論還很激烈,很熱鬧,畢竟全書出場人物多達156人。
讀《老子》就顯得很寂寥,書裡沒故事,沒人物,空空如也,如入無人之境。是誰在說話?是說給誰聽的?是在什麼情境裡說話的?全不知道。非要找,隻能找出三個抽象的人。一個是“我”,假想的統治者;一個是“聖人”,統治者的榜樣;一個是“民”,統治者的臣民。
這可以說明《老子》其實是在教統治者如何治理老百姓。因此,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都給《老子》作過注。此外,令人稱奇的是,南朝梁元帝不僅著有《老子講疏》,在西魏大軍壓境、兵臨城下之際,還在給群臣講解《老子》。
講治術,韓非很露骨,老子很隐晦。講道理,韓非擅長用故事,老子精于打比方。《老子》最愛打下面這三種比方。
論道,《老子》說它是“天地母”“萬物之母”“天下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最喜歡用母親生孩子打比方。
論德,《老子》說“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赤子就是嬰兒,最喜歡用剛出生的小孩打比方。
論處世,《老子》說“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最喜歡用溪、谷、水打比方。
《老子》其書雖然講得朦朦胧胧的,如同霧裡看花,但讀起來卻朗朗上口,便于記誦。因為這本書多運用短章,還講究押韻,韻腳很密,是一種韻文。但不能稱之為詩歌,隻能吟誦。《詩經》是詩,因為都能唱出來。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老子》字不多,再朦胧,多讀幾遍,就能有所收獲。今天我們常引用的詞句,諸如“道法自然”“大器晚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都是來自此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