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遠超膳食标準是真的嗎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更與健康緊密相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居民營養狀況顯著改善。每年5月第三周為“全民營養周”,中國營養學會近日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旨在指導居民通過平衡膳食改變營養健康狀況、預防慢性病、提升健康素養。
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随着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斷改變,與之相關的健康問題也在變化。
數據顯示,我國人均每日的肉類攝入量為164g,遠超過膳食指南推薦的每人每日40~75g的攝入量。該數值在近年來不斷上升,我國在1961年人均每日肉類輸入量為20g,到2011年時上漲至了254g,同比上升了約13倍。
麥肯錫最新發布的《中國肉食消費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肉類消費總量高達近1億噸,占全球總量的27%。但人均肉類消費量對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2021年,我國肉類消費量是美國的2倍,但人均僅為美國的一半。
肉是健康的必需品,長期不吃肉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威脅。我國肉類消費以豬肉為主,禽類、牛羊肉等作為重要補充。
肉類怎樣吃才健康
目前我國多數居民攝入畜肉較多而魚等水産類較少,需要調整比例。
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類和瘦肉總量為120~200克,相當于每周吃魚2次或300~500克、蛋類300~350克、畜禽肉類300~500克。宜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其中,水産品和畜禽肉中多數營養素含量相差不大,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組成有較大差異,對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魚和禽類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水産品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有些魚類富含EPA和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應當優先選擇與食用。
肉類烹調時可以采用炒、燒、炖、蒸等方法,在滑炒或爆炒前可挂糊上漿,可增加口感,又可減少營養素丢失。避免油炸、烤、煙熏和腌制等烹調方法,溫度過高不僅使營養素遭到破壞,而且容易産生一些緻癌化合物污染食物,同時腌制或熏制過程中會使用大量食鹽,存在一定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人體健康。用肉類炖湯時也不可棄肉喝湯,以免造成營養素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