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說到節氣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國的節氣有二十四個,其中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那麼大家知道驚蟄民間故事有哪些嗎?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大家就随小編一起去看看關于驚蟄的傳說故事吧。
關于驚蟄的傳說故事
驚蟄的傳說一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迹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
傳說聞名海内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赢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曆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經商緻富,将開設的字号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驚蟄的傳說二
春雷乍響,驚醒了山上的沉睡的白虎,它前後彎腰,拉伸着任、督二脈,左右搖擺,活動着肝膽二經,活動完畢頓感腹中無物,便徑直撲到山下的村邊準備進村覓食,忽見村裡有許多長着獠牙的白虎,正和村人交談。
雖然聽不清是何内容,但能看見村人頻頻向白虎點頭,白虎大駭,心想:一覺醒來,村民怎麼能和老虎成朋友了呢?看樣子,村民是不能惹了,如果惹了,村裡的這群白虎非把我吃了不可。
再仔細一瞧,每個白虎滿嘴血染,下巴上還滴滴溚溚流個不停,心裡暗地捉摸:如果我現在出去,必被這幫吃撐了虎恥笑,人家吃的是血嘴腸滿,我這兒還饑腸辘辘,确實是即失面子又丢人,咱也丢不起這“虎”啊。
随即轉身回山,繼續酣睡,不再下山禍害百姓。百姓們看到白虎下山,心中非常恐懼,不敢亂言,不敢胡說,以免惹虎上身,遭其報應,虎走後,村民們相見如賓,不多是非,日子都過的其樂融融。祭白虎的風俗,從此在驚蟄這一天開始流傳。
驚蟄民間故事有哪些
驚蟄吃梨,有“離家創業”之意。聞名海内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哪一天: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而設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赢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到了清雍正年間,渠家後生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曆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緻富,将開設的字号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驚蟄民間風俗有哪些
吃梨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幹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蒙鼓皮
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态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
香港、澳門一向有“打小人”的習俗。傳說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犯之則在年内遭邪惡小人興風作浪,阻撓前程發展,引緻百般不順。因此大家都要買份紙料,内含紙老虎、吉紙、小人紙等去“打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