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主要途徑。本文從聲音的控制藝術和講課的語詞藝術兩個方面,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進行了分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借鑒。
課堂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課堂教學語言既不是嚴謹的書面語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頭語言,課堂教學語言是“科學嚴謹的書面語言和靈活生動的口頭語言的高度統一”。大凡講課受到歡迎的教師,其語言表達都充滿了科學性、邏輯性、生動形象性、富有啟發性和幽默風趣。
正因為如此,孔子、誇美紐斯、杜威、赫爾巴特等教育界的泰鬥們,無一不對教師的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極高的評價。
無論是滿頭銀發的老教授,還是初出師門的新教師,無一不在追求着教學語言藝術的完美。本文将從聲音和語詞兩個方面對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語言的一些技巧進行探讨和分析。
一、聲音的控制藝術
課堂教學的語言,對于音量、音質、節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巧妙的對聲音加以控制,對提高教學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對聲音控制不當,不但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更會對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合理的利用聲音,是教師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1.發音的技巧
講課不同于閑聊,它要求音量灌滿全教室,并且連續講話的時間較長。有的教師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發音的技巧,結果要麼聲音微弱,學生聽不見,影響教學效果;要麼扯起嗓子喊,結果是“費力不讨好”,過分使用聲帶,造成聲音嘶啞,損害自身健康。
隻有正确使用發音技巧,才會擁有響亮、動聽的聲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呼吸是發聲的基礎,氣息通過喉部聲帶的震動形成聲音,再經過口腔和鼻腔協調合作産生“共鳴”,最後通過舌、齒、唇的協調動作發出各種音調,形成我們豐富多彩的聲音。
吸氣是發聲的準備,講課時要求教師吸氣多一些,吸得深一些,盡量把氣吸得深,聲帶才不易疲勞,如果講課時感到胸部勞累,那就表明氣吸得淺了,久而久之會損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準,吐字不清,語言含糊,這也是教師講課時常見的毛病。最有效的辦法是經常進行朗讀練習,選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讀,有意識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像曲藝演員那樣,選兩、三段繞口令,鍛煉唇、齒、舌的協調活動功能,持之以恒便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
2.節奏的控制
講課說話的節奏太快,是許多新教師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師精神緊張,沒有注意學生的反應,表面上看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教學效果卻不佳。教學實踐表明,教學語言的速度以每分鐘90-120個字為宜。
節奏過快,發送信息的頻率太高,使學生的大腦對聽取的信息處理不及,影響教學效果。反之,教學語言節奏過慢,不僅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而且會導緻學生精神渙散,降低學生聽課的興趣與效果。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學語言的節奏應與學生、教學内容、教學環境、教學要求等各種因素相适應。
3.聲調的掌握
聲調上的抑揚頓挫、高低快慢的變化,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語言技巧。合理掌握聲調,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語音語調的變化是引起學生注意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變化的語言則是導緻學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講,教學中講到關鍵點時,或需要強調突出某個問題時,可以提高聲調,放慢速度;在講一般性陳述和過渡性的内容時,可用中低聲調交替講解加快語速;當發現學生出現疲态時,應及時更變語音語調,以引起注意,重新興奮起來。
二、講課的語詞藝術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門藝術,中國古代的教學論著《學記》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于講課的教師,講起來娓娓動聽,引人人勝,不善于講課的教師,則是平淡無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先過語言藝術這一關,使課堂語言做到以下幾點:
1.詞準意切,通俗易懂
詞準意切,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詞語必須準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詞。有的教育論著中把其稱為“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它要求教師的語言準确無誤,必須精确地表達知識的内涵。對各種現象的描繪,對概念、定義規律的表達,都要做到語言詞準意切,不使人發生歧義和誤解。
比如:有的教師望文生義,對概念的解釋不進行細緻的推敲,“語法就是語言的法則”、“法人就是負有責任的人”等等,這些解釋都是不準确的,甚至是錯誤的。對傳授的知識也不能信口開河,今天說一樣,明天說一樣,讓學生無所适從。即使學術上有争論的,也應該給學生講明白,我們取哪種說法,使學生心中徑渭分明。
既有書面語言的嚴密精确,又有口頭語言的通俗易懂,順口悅耳,便于說、聽和記筆記,這是對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我們教學的任務是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識内容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聽懂、學會、練熟。其前提條件是教師使學生聽懂。
2.親切熱情,文明禮貌
親切熱情,就是在教學中語言要有親切感,充滿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多鼓勵,以寬為主,以嚴為輔;不能老拉着臉,闆着面孔。
隻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比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這時一般都比較緊張,教師應用親切柔和的語調告訴他:“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系。”讓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禮貌用語,不僅在社交中運用,在教學中更應加以運用。教師不能因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臨下,動辄訓人。和學生說話也要講禮貌。像“請”、“對不起”、“謝謝”等禮貌用語,讓學生既感到與老師之間平等,又感到老師謙虛可敬。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詩句、格言成語來表達教師的意思,同學們感到老師詞語豐富、生動、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師了。
3.生動形象,诙諧幽默
在教學中采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從心理學上來講,教師講課時如使學生感到有趣,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聽起課來精神集中,記憶深刻。
反之,如果教師的語言呆闆、平淡、抽象,缺乏一種吸引力,學生聽起來平淡無味,自然會印象膚淺,效果不佳。教師的語言生動、風趣雖不可能像相聲演員那樣來吸引學生,但課堂上注意語言幽默風趣卻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在笑聲中掌握了知識。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可曾說:“教學語言是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究教學語言藝術,這必然會增大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知識的奧秘,感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保護自身的身心健康。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删。生源多多---先招生,後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