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時勢造就英雄,亂世孕育思想,明末清初社會激變,天崩地解之際,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随之橫空出世,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又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出生于明末,都趕上了國破家亡、江山淪陷,他們早年都積極抗清,失敗後都隐居山野、拒不仕清,他們都用生命捍衛作為漢人的尊嚴,都用著述宣揚人本主義思想。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三大儒的思想核心,我們不妨從他們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出發,每人一句話,感受一下振聾發聩的時代強音。
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
(黃宗羲畫像)
黃宗羲,字太沖,号南雷,人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東林黨智囊黃尊素長子。黃宗羲的思想核心是“天下為主,君為客”,他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帝王的“一家之法”,認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黃宗羲的思想有着明顯的反專制傾向,向前追溯,與孟子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異曲同工,向後展望,與近代的“民主、憲政、以人為本”不謀而合。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黃宗羲的思想有着很強的進步性和前瞻性,他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無情抨擊,對後來的反專制鬥争起到了引導和推動作用。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畫像)
顧炎武,本名绛,字忠清,人稱“亭林先生”,因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南直隸昆山(今江蘇昆山)人。
顧炎武有個著名的“亡國亡天下” 理論,出自《日知錄·正始》: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将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認為,“亡國”和“亡天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改朝換代,隻是皇帝變了,國号變了,這叫“亡國”。而當仁義充塞,道德淪喪,統治者壓迫百姓,人民之間相互戕害,這就成了“亡天下”。
保國不亡,隻是帝王和“肉食者”的責任。古代普通百姓吃不起肉,這裡的“肉食者”代指王公大臣。
但天下的興亡,卻是所有“匹夫”的責任。“匹夫”本意是平民中的男子,這裡泛指平民百姓。清朝末期,梁啟超将顧炎武的這個理論凝練稱八個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夫之——可禅,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
(王夫之畫像)
王夫之,字而農,号姜齋、又号夕堂,人稱“船山先生”,湖廣衡陽(今湖南衡陽)人。
王夫之也有個著名理論,短短一句話,後來卻成為清朝的百年夢魇。王夫之提出,王朝更叠“可禅,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也就是說,改朝換代可以是禅讓,可以是繼承,甚至可以是革命造反,唯獨不可以是外族入侵。擁有王朝合法性的前提是,你必須是漢人,否則就是入侵,是亂華。
不難看出,王夫之有着根深蒂固的漢民族中心主義思想,這固然有着時代局限性,不适用于民族共榮的當下,但在當時,王夫之的這一理論卻引起了巨大反響,說出了廣大漢人的心聲,給了滿清統治者當頭一棒。
逝者已矣,精神永存,辛亥革命勝利後,章太炎評價說:“船山學說為民族光複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三大儒的風度、氣節以及思想,對當時乃至後世均有着極為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他們是文壇領袖,他們是時代楷模,他們更是民族脊梁。正是因為有了黃宗羲、有了顧炎武、有了王夫之,有了千千萬萬不屈的靈魂,民族精神才得以延續,中華文化才沒有斷絕。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史列傳》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