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世界中景色的描繪,唐朝詩人王維可以說是樹立了一個标杆。蘇轼評論他的詩詞是詩中有畫,确實是非常精到。在王維的詩歌當中就是如此,寥寥數語就能夠把我們帶到詩人所塑造的意境當中,讓人産生身臨其境之感。其詩詞造詣确實非常深厚。
不過唐朝還有很多詩人,對于詩詞的把握能力不在王維之下。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個詩人就是如此。詩人和王維隻差一個字,而一首寫中秋月夜的七絕古詩,也能夠用王維專用評語“詩中有畫”來加以評價。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古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人王建和王維名字确實就差一個字。而這首古詩描寫的是中秋月亮最經典的七絕唐詩之一,其中對景色的描繪有獨到之處,也能夠用詩中有畫來加以評價。
詩詞的一開始就是一幅非常漂亮的中秋月夜的景色。“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栖息着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月光照射在庭院當中,地上好像鋪滿了一層霜雪。雖然隻用了“地白”兩個字,但是卻勾勒了一幅非常清美的意境世界。
“冷露無聲”帶給人絲絲的寒意,中秋節此時的天氣就是這樣。但是詩人對意境的勾勒并沒有到此結束,而是用更加豐富的意蘊來填補空白。“桂花”被霜雪露水淋濕,但是卻擋不住自身的香氣襲人。
詩人詩歌中用到了視覺、觸覺、味覺等,共同構成了經典意境。就是在這樣的景色背景之中,後兩句是人開始抒發其中秋之夜思念故人的這種情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八月十五中秋節,今天晚上所有的人們都在仰望當空中的明月,隻是不知道這秋思之情到底落在了誰家。
中國人對于中秋節夜晚的月亮都有着豐富的情感表達。在家鄉的人思念遠行的親人,而羁旅天涯的行人也在遙望家鄉。中秋節的團圓,多少年來一直萦繞在人們的心頭。這首古詩當中的詩人也是如此,他用一種委婉的問句表達,其實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思念。
這首古詩的意境非常之美。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特定的環境,氣氛塑造的恰到好處,風景如畫,韻味悠長。雖然詩人的名氣比不上王維,但這首古詩完全可以進入到一流唐詩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