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私家園林,想必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蘇州,小娘子也一樣。去揚州遊瘦西湖之前看攻略說,揚州的園林也很出色,尤其是有“晚清第一園”之稱的何園和“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但因為時間不多,我隻能選其一。
說個園看假山,何園看曲廊,何園的規模更大,個園小而多變。何園與個園是個難分伯仲的景點,就好像楊玉環和趙飛燕,各有千秋。想着反正像頤和園這種大氣的皇家園林,和“甲江南”美譽的蘇州園林我都看過,加上這次行程時間并不充裕,不如就去個小一點的個園一探究竟。
作為世界文化遺産,位于揚州古城北隅,挨着古巷東關街的個園主門入口并不大。這座揚州現存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
進了門,就是各種類型的竹林。黃至筠愛竹,并在園内種竹萬竿,而個園的名字“個”其實就是“竹”字的一半,代表了他的園子,所以說竹是個園的靈魂。但為什麼叫個園而不叫竹園呢?當然是為了不落俗套,黃至筠苦思冥想所得。
古往今來,文人雅客都愛竹,唐代姚合在《揚州春詞》裡寫到,“有地唯栽竹,無家不養鵝”;張九齡有“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的詩句;蘇東坡左過“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等等。愛竹成了風雅之士的一大标志。
院中除了竹子,自然也有園林中都少不了的亭廊。黃至筠祖籍杭州,憑着卓越的經商才能集聚起萬貫家财,被嘉慶親賜“鹽運使司鹽運使”,曾兩次進京為皇帝祝壽,還進過圓明園聽戲。所以見過大世面的他對自己的宅子也是有規劃的,個園的建造花了他20年時間,600萬兩白銀,相當于江蘇省當時一年的稅賦。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要素之一,黃至筠自然也會設計進去。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竹影橫斜,竹香清幽,走到盡頭,可見一匾額上題着“竹西佳處”四個字。“竹西”出自詩人杜牧為揚州作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宋代詞人姜夔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從此人們便用“竹西佳處”指稱揚州。
穿過“竹西佳處”的門,是一條由銀貴樹的枝葉交錯的林蔭小徑。“銀貴”的諧音“迎貴”,就是迎接貴賓的意思,所以這條小徑又被稱作“迎賓道”。小娘子來的時候沒有趕上銀貴樹開花,據說開的時候芬芳怡人。
過了“迎賓道”是“叢書樓”,這是主人藏書、讀書的地方。叢書樓有兩層,可是屋裡卻找不到上樓的樓梯。黃至筠真的花了很大的心思在園子的設計上,這個玄機我們後面會揭曉。
過了叢書樓是船巷,又叫“棺材巷”,棺材棺材,升官發财。一頭寬一頭窄的棺材巷是昔日來客進園的通道,很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趕腳。
黃至筠日常的起居之所都在個園的南部,也依照了坐北面南、前宅後園的傳統。清美堂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的處理日常事物的地方,“清美”即以清廉、清白為美德。
漢學堂算是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廳。面闊三間,柏木軒梁,是揚州民宅裡最大的柏木廳。
清頌堂,住宅中等級最高的廳堂,接待最高級貴賓、家庭祭祀和議事的場所。明三暗五形,大廳内明,次間通連。前檐三間的梁是橫貫的,以示主人的财力。兩側稍間是接待賓客或演戲前作準備的。西梢間有暗樓,屏門上方有存放先人牌位、容相的小閣樓。
大戶人家飯廳、廚房肯定也都是獨立的。
很多電視劇、電影也在這裡取過景,比如《還珠格格》。
個園除了以竹出名,還因“四季假山聞明,黃至筠把有限的面積運用不同石頭和造型,表現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正所謂“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疏密有緻,移步換景”。
春景在桂花廳南的近入口處,竹叢中插上石筍,貌似“雨後春筍”。夏景用的是太湖裡的石頭,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點,使疊石遠觀如雲卷雲舒、如奇峰林立,離近了還有洞穴可以穿行,還可以拾級而上,到山上的亭子中休息。
水池中有三個洞的那塊長石造型算是個園的鎮園之寶,取名魚骨石,說它像是剔幹淨了魚肉的魚骨。三洞分别代表了天時、地利和人和。遠看還是個“月”字。總之就是發揮想象力吧。
“壺天自春”取自清人劉鳳诰所寫的《個園記》中,“以其目營心構之所得,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塵馬皆息”。意思是個園面積雖不大,但裡面卻别有一番天地。
秋景和夏景連着,以粗擴豪放的黃山石造型,結合南方山水的秀美和北方山嶺的雄偉。加上紅葉的襯托,這秋景我最喜歡個園的部分。
還記得我們在叢書樓沒找到上二樓的樓梯嗎?這裡居然是通向叢書樓二樓的地方,這個設計還真是挺巧妙的呢。
冬景用的是安徽的宜石,因裡面含有石英,所以陽光照射下會閃閃發亮,南方人對皚皚白雪總是期待的。
個園确實不大,不用太長時間就可以逛完了,和頤和園一定是比不了,也沒有蘇州園林那麼大,但構思還算巧妙,淡季時30元門票還算過得去,而且人也不算太多。園子主要逛的就是一個意境,如果旺季人多、票貴,可能感受就不一樣了。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