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一種食物代表清明,那肯定是是青團,沒有它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清明節前後吃青團的食俗,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寒食節。人們過寒食節,不生火,隻吃冷食果腹,青團成了主流食物。
後來寒食節、清明節兩個節日因為時間相差不多,兩者歸并,青團就變成了清明節的時令美味,同時也被用來祭拜祖先。
袁枚在《随園食單》裡記載了青團的制作方法“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
制成青團的青草,最常見的是艾草,除此之外,還有鼠麴草、馬蘭頭、泥胡菜、雀麥等,糕團多為糯米,也會加粳米讓其更筋道,内餡甜鹹皆有,吃口都是糯唧唧,令人垂涎欲滴。
放眼全國,各地對青團的名稱和做法都不盡相同,但都大有講究。快跟着台台的腳步看一看!
01 | 江蘇蘇州——青團子
江南的青團最出名,想在蘇州吃到老底子青團 ,建議你去擁有百年曆史的蘇州集市葑門橫街逛一圈。傳統的蘇州青團子的“青”是用麥草打出來的青汁,毫無艾草的苦澀味。
豆沙餡青團是甜口中最經典的,好吃的秘訣在于除了要在紅豆中加入白糖,還少不了豬油的提味。麥草的清香賦予了這個“青墩墩”與衆不同的香氣,吃上去松軟香甜。
除了青團外,蘇州人的春天也被各式糕點承包了,酒釀餅、大芳糕、梅花糕......舌尖盡享糯唧唧之味。
02 | 上海——青團
如果要問全國哪裡的青團最網紅最洋氣,那必須是上海。往往清明節前一個月,上海各大品牌就已經加入青團混戰,最獵奇的當屬“海納百川”的餡料,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上海人不敢往裡加的。
從最早的老網紅蛋黃肉松青團,到上海原汁原味的腌笃鮮青團,再到獵奇的螺蛳粉、奶茶波波青團,今年台台更是刷到小炒黃牛肉青團,這腦洞真的是令人佩服。
當然,作為老上海人,每年清明節肯定要去王家沙、沈大成買上兩個新鮮出爐的青團,趁熱吃才算圓滿。
03 | 浙江甯波——青麻糍
甯波有句老話,叫做“清明麻糍立夏團”。麻糍諧音“呒事”,寓意平安無事。它還是甯波人清明祭祀的主祭品。
糯米蒸熟後,鋪上焯熟後剁碎的艾青同蒸,再用力捶爛。搗麻糍,是制作青麻糍的重中之重,需要一個人錘,一個人翻,讓它們充分融合。
最後在上面撒上松花粉,壓平冷卻後切成小塊,吃的時候蘸上白糖和黃糖。艾草的清香、糯米的紮實、白糖的甜蜜,三者交織在一起,一咬一口春天。
04 | 浙江台州——青餣
在台州,青團被稱為青餣,“餣”意為“糕餅或糍粑類食品”,是一種流傳久遠的食物。這裡的“青”,台州人多用鼠麴草取青汁。
青餣有鹹甜之别,甜的内餡是由赤豆煮熟搗爛後加上紅糖制成,鹹的口味就精彩了,常見的有竹筍、鹹菜、肉末、蘿蔔絲,都很可口。蒸熟的青餣表面還得塗一層熟菜油,才算大功告成。
台州人清明還有吃海蛳螺的習俗,或與韭菜同炒,或是用水燒開加香蔥提味,姜絲去腥,調味簡單卻鮮到掉眉。
江浙滬還有一種獨有的野菜青團:馬蘭頭青團,馬蘭頭特有的氣味和艾草的清香融為一體,一口下去,糯唧唧的口感令人叫絕!但新鮮的馬蘭頭青團可不宜久放呢。
05 | 廣東客家——艾粄
客家人有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粄,是客家話裡對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除了艾粄,還有田艾(就是鼠麴草)粄、雞屎藤粄、苎葉粄等。
艾粄,或蒸或炸,味道有甜有鹹。甜口的有芝麻餡的,或是無餡的,直接把白糖包進糯米團子裡。鹹口的則有臘味、蘿蔔絲和蝦皮等。
客家人特别喜歡艾草,除了把它和糯米團子同包,他們還會做艾草茶、艾草湯和艾草粥。
06 | 江西贛南——艾米果
江西的艾米果,可以說是青團中顔值最高的,不是常見圓鼓鼓的餅狀,而是像餃子一樣,旁邊還鑲着一圈好看的花邊。
艾米果即是用艾草做的米果,春筍、豆幹、油豆腐、雪菜、肉丁是江西人做艾米果的經典餡料,尤其是腌菜肉丁和春筍臘肉,最受當地人的追捧。
蒸好的艾米果油綠似翠,口感軟糯連綿。為了區别不同口味,圓餅蒸熟的大多為芝麻、花生餡的甜餡,也象征着團圓。
07 | 四川樂山——葉兒粑
葉兒粑是四川的特色傳統小吃,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和特點,比如在崇州等地被稱為艾馍、在川南自貢、宜賓等地叫做豬兒粑,造型都是長長的橢圓形。
和其他地方不同,葉兒粑有不加青汁的版本,直接用糯米和粳米混合,包裹着芝麻紅糖甜餡或芽菜鮮肉鹹餡,放在柚子葉上,輕抹一層油,旺火一蒸,清香滋潤,醇甜爽口。好吃的葉兒粑得做到“不沾盤、不沾筷、不沾牙”三不沾原則。
08 | 四川成都——艾蒿馍馍
成都人的愛撸簽的天性,還演繹在艾蒿馍馍身上。把糯米粉換成面粉,裹上艾草,四個為一串,下油鍋一炸,撲鼻的香味襲來,金燦燦的模樣别提有多誘人。
愛吃辣的還能往上加些辣子,酥脆的口感中裹挾着刺激。
09 | 廣西壯族——艾粑
“三月三,艾馍鮮”,廣西許多地方都有清明吃艾粑的習俗,它也被稱為艾馍。艾草采完後加堿,再在涼水中浸泡去除苦味,剁碎後和糯米粉一起揉成粉團,最常見的餡是芝麻花生加糖。
在每個艾粑下面,都會墊着一長條芭蕉葉,以防糯米粘鍋。蒸熟後把芭蕉葉包着艾粑吃,既不會燙手,也不會粘手。在廣西桂林,當地人吃艾粑的時候習慣配上一壺油茶。
10 | 福州——菠菠粿
青團,在福州地區則被稱為“菠菠粿”,因為它是用“菠菠草”制成的,菠菠草,是自然饋贈給福州人的時令禮物,也是鼠曲草的别稱。它的柔韌性強,做出來的粿皮更有嚼勁。
清明前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菠菠粿。将米加入菠菠草磨漿瀝幹後,揉搓成團,包入餡料蒸熟。福建人最愛蘿蔔絲肉餡的,那是他們記憶中的美味。鹹口的還有菜心餡和八果餡,口味多種多樣。
11 | 安徽——蒿子粑粑
點擊上方視頻觀看蒿子粑粑的做法
清明時節野蒿香,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帶的清明節令小吃,可做甜鹹口味,冷吃熱吃兩相宜,還能油煎。野蒿獨特的香味綻放在唇齒間,吃它有益于祛濕清熱、消炎止咳。
青團雖好吃,它也有不适宜的人群。容易消化不良和高血糖的人群不宜食用。還有糯性食品較難消化,所以大家都不能吃太多哦!
吃完這口糯,才能不負春天。你們的家鄉都有青團嗎,你們都愛吃什麼口味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文|Judy
圖|十一 鐘珩
部分圖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