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笑笑媽媽的咨詢:
多媽媽你好,兒子馬上9歲了,很聰明,就是做事非常拖拉,不願意幹,而且特别會找借口。
玩具玩好了不收拾,我提醒他,他會說:“我不是不收拾,我等下還要玩呢!”
但其實根本沒有繼續玩,過一會兒就去做其他事了。
催孩子寫作業,兒子會說:“晚飯吃得太多了,肚子撐,難受!再等一下。”
我覺得孩子什麼都懂,就是拖拉不肯做,常常搞得我特别生氣又拿他沒辦法!
01
多媽媽覺得,愛拖延的孩子除了是自身情緒意願影響外,更主要是執行能力比較差。
這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存在學習和生活上,還會影響心理和行為習慣,具體表現如下:
1.學習方面:作業總會拖到很晚,無法按時完成,影響正常休息;一到節假日更是亂了套,完全失去合理的規劃,一開始拼命玩,到了臨界點瘋狂趕作業,質量往往很敷衍。
2. 生活方面:早上起床要喊三遍,洗漱穿衣都慢吞吞,要出門了發現這個沒帶那個沒整,總是遊走在遲到邊緣。
3. 心理健康方面:習慣拖延的孩子,有的會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然而内疚卻又無法改善,會自卑焦慮;有的孩子如上面媽媽所說的那樣,會不停找借口替自己開脫,同樣非常不好
4.個人習慣:養成懶散、消極的個人習慣,失去主動性和進取心,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所謂拖延症,本質是執行能力低
所謂拖延症,本質上就是孩子的執行能力低,面對一個任務不能很好很快速的完成。
而注意力不足、多動沖動的孩子,更是容易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研究内容:
Arnsten發表在兒科學雜事上的研究【1】,從新興神經生物學角度剖析了前額葉皮層皮質的關鍵作用。
結果表明,患有注意力障礙的人前額葉皮質的結構組織與普通人有差異,從而導緻了大腦機能活動的區别。
而執行功能正是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調節的,因此注意力不足、多動的孩子,前額葉皮質活動是不夠活躍的,也就導緻了學習做事比較拖拉,執行能力較差。
【1】研究來源:
Arnsten, A. F. T. (2009). The Emerging Neurobiology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Key Role of the Prefrontal Association Cortex.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54(5), I-S43.
列清單做計劃,管用有效
A娃缺乏成熟的自我意識和邏輯技巧,來自外界的支持和幫助能讓他們更加遵守時間、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有哪些“外部”的幫助是我們可以提供給孩子的?
國外一位研究多動症孩子執行能力低與其學習之間關系的Chris Dendy M.S., 教育者曾簡單羅列過一些方法。
8個參考方法
① 用書面計劃将作業分解為步驟或幾個模塊,便于完成作業;
② 使用時間安排工具,例如鬧鐘、手表、計時器;
③ 提供書面和口頭指示來引導孩子;
④ 在活動或任務之間提供過渡時間;
⑤ 利用“待辦事項”列表, 創建可視日曆以幫助進行時間管理;
⑥ 在家中創建一個整潔無雜的工作學習區域,并定期安排時間根據孩子的需求進行重新布置,不要一成不變;
⑦ 創建清單,方便完成作業和時間周期更長的工作,尤其是重要信息,例如xx截止日期和測試考試日期、例行完成任務所需要收集的資料材料、工具等等;
⑧ 建立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深入溝通,以防止由于執行功能不足而導緻作業錯失等情況帶來的誤會和争論。
我們可以看到,Dendy女士所列的8個方法中,幫助A娃羅列計劃、創建清單計劃表、理清思緒占據了很重要的版面。
可見,對于執行力低的孩子,事先約定做好計劃列好清單,是非常管用的一個方法。
同樣的,ADHD專家Russell Barkley 也提出:通過自己的行動以及對環境的調整來幫助孩子管理多動沖動、注意力缺失等問題,這個概念被稱為“系統外化”,
它指的是使用常規、清單、提示以及任何其他事物,來鍛煉孩子未發展成熟的執行功能和技能,同時也可減少大人在各項瑣事上的精力付出。
清楚認識孩子的能力範圍,并且為孩子制定一些日常高頻率事情的執行規則及方法,不僅能舒緩父母一天的生活,還會讓孩子更有可能在任務中獲得成功,建立信心和自我認同感。
大腦能力、行為習慣提升
關于怎麼幫A娃列清單、做計劃規劃,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學習需求、拖延程度、能力範圍,搜索一些方法去制定。
但是要記得循序漸進,不要一味的制定一大篇詳細的計劃,想象很美好,結果孩子一個都完成不了。
如果大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多媽媽後面也會出一篇關于做計劃規劃的詳細方法分享。
那麼既然說了這些方法是“外部”的幫助,什麼是A娃提升執行力的内部關鍵呢?
科學提升、鍛煉大腦
執行力與注意力、與大腦額葉執行功能密切相關,通過多點位的腦電訓練,能夠在全面幫助孩子鍛煉大腦額葉區域的同時,不斷磨練孩子的執行力。
除了能力方面的不足,技巧上也需要學習,習慣上也需要培養。
很多孩子其實能力不低,但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沒有掌握學習和做事的方法技巧,也會表現出拖拉、無序等行為。
要強化孩子的自我管理和執行能力,不能靠“家長說一句,孩子動一下”,爸媽累,孩子也無法學習到經驗,始終不見長進。
可以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力強弱、興趣動力等多方面入手,做針對性的心理認知訓練方案。
這樣的訓練可以多維度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從情緒上、從作業上、從時間管理上做到自我規劃和自我調整,養成有序的學習和生活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