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上元夜,元夕、燈節等。吟詠元宵節的詩篇數量很多,但是被稱為佳作的卻不多。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16節序類》中,選了幾首五言律詩,其中蘇味道的這首元宵詩,是少見的佳作。
一、正月十五日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方回點評說,古今五律詠元宵的詩,沒有這首更好的:
味道,武後時人。詩律己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詩少,五言好者殆無出此篇矣。《瀛奎律髓》
蘇味道,即模棱兩可這個成語的主人公。他作為武則天時代的丞相,明哲保身,哪一方也不得罪,被稱為"蘇模棱"。
清朝紀曉岚評價說:
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處。夜遊得神處尤在出句,出句得神處尤在暗字。 《瀛奎律髓彙評》
這首詩有個特點,是八句皆對仗。另外,八句前2字皆是名詞,又有“平頭”之嫌。
二、觀燈 王 諲
暫得金吾夜,通看火樹春。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妓雜歌偏勝,場移舞更新。應須盡記取,說向不來人。
王諲是開元時期的進士,已進入盛唐時期。觀燈,自然指正月十五觀花燈,和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同一題材。
方回點評說:
此詩但尾句十字佳。凡觀元宵之人,必多村翁癡子,欲盡記所見,以誇與不能同來者,此意得之。
結尾兩句寫出了人之常情,來看熱鬧的人,會把眼中所見記住,回家後繪聲繪色地給沒來觀燈者講述一番。
颔聯的“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難免不令人想到蘇味道的:“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兩相對比,王諲的這兩句黯然失色。
三、正月十五夜月 白居易
歲熟人心樂,朝遊複夜遊。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裡,不合厭杭州。
方回介紹這首詩的背景說:
樂天以長慶二年冬十月杭州到任。長慶四年元宵詩也。杭自唐固已盛矣,然終未若京都長安之盛。
這是白居易在杭州過元宵節時的作品。
紀曉岚則評價說:
通體平平,結二句尤不了了。
無妨思帝裡,不合厭杭州,不妨礙過節時思念長安的盛況,不過杭州也不錯,不必因長安之盛而嫌棄杭州。
杭州比不過長安,不過也挺繁華的,頸聯寫杭州元宵節的景色: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
四、和元夜 陳師道
笳鼔喧燈市,車輿避火城。彭黃争地勝,汴泗迫人清。
梅柳春猶淺,關山月自明。賦詩随落筆,端複可憐生。
陳師道這首詩前3聯寫景,受到方回的認可:
景聯極佳。後山家徐州彭黃,謂彭門黃樓也。汴水泗水交流城角,故雲。
不過,紀曉岚不以為然,對這首詩進行了批評:
車輿字太複,火城字太假借,彭黃二字太捏造。且前六句皆雙字平頭,殊為礙格。皆二句尤通套。此後山極敗之筆。
車就是輿,所以重複。火城用來對仗燈市,紀曉岚覺得太刻意不自然。彭黃這個詞,也是為了對仗而生造。而且前六句也犯了“平頭”的毛病。
火城,指古代元日冬至朝會時百官的火炬儀仗,官員見到丞相時要避開,自己的火炬要撲滅。
《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七記載:
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備珂傘,列燭有五六百炬,謂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則皆撲滅以避。
五、擇之誦所賦拟進呂子晉元宵詩因用元韻二首 朱文公
何處元宵好,山房入定僧。往來衣上月,明暗佛前燈。
實際徒勞說,空華讵可憑。還教知此意,妙用一時興。
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五律。何處元宵好,是北宋呂子晉(呂希純)元宵詩的第一句,朱熹次韻而作,且直接用了第一句。
北宋呂子晉(呂希純)元宵詩為:
何處元宵好,雙林宴坐僧。戒圓三五夜,心耀百千燈。
茅舍門常掩,繩床幾謾憑。世間娛樂事,一念不曾興。
呂子晉說“一念不曾興”,朱熹說“妙用一時興”。所以紀曉岚說他這首是翻案文章:
作意翻案,但覺迂闊不情,語亦多雜腐氣,不必以文公之故為之詞。
朱熹後面四句,都是說教,紀曉岚說其“語亦多雜腐氣”。
結束語
六首五律,有唐詩有宋詩。最令人贊賞一首,是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其妙在寫景,而不是抒情說理。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新年放假一般為7天左右,初六或初七,很多人已經離開故鄉奔赴各自工作的城市了,他們的元宵節,隻能在異鄉度過。
五律《遊子元夕》:
時逢上元夜,人已各西東。漂泊似蓬草,往來如塞鴻。
誰家燈火下,何處月明中。莫道關山遠,鄉心無不同。
@老街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