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知道,鲸魚非常之龐大,而這樣的體積,很多人都覺得捕食起來應該非常簡單,但實際上,越是龐大,越是不靈活,想要捕捉一些食物,也沒有想象中的簡單。那麼,你知道座頭鲸會用哪種辦法捕食磷蝦嗎?到底座頭鲸是如何捕食磷蝦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座頭鲸會用哪種辦法捕食磷蝦
鲸魚
吐泡泡。據悉,在南極海域,有研究工作人員拍攝到不可思議的一幕:一群座頭鲸相互合作,不斷吐出氣泡,将磷蝦獵物困住,最後一起分享獵物。座頭鲸其“座頭”之名源于日文“座頭”,意為“琵琶”,指鲸背部的形狀。為熱帶暖海性鲸類。
座頭鲸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鲸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體型肥大而臃腫,座頭鲸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噸。它的頭相對較小,扁而平,吻寬,嘴大,嘴邊有20~30個腫瘤狀的突起,有趣的是每個突起的上面都長出一根毛,而身體的其他部位卻全都沒有毛。鲸須短而寬,每側都在200條以上。背鳍較低,短而小,背部不像其他鲸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故得名“座頭鲸”,也叫“弓背鲸”或者“駝背鲸”。胸鳍極為窄薄而狹長,約為550厘米左右,為鲸類中最大者,幾乎達體長的三分之一,鳍肢上具有4趾,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鋸齒,其後緣有波浪狀的缺刻,呈鳥翼狀,所以又被稱為“長鳍鲸”、“巨臂鲸”、“大翼鲸”等。尾鳍寬大,外緣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很寬的平行縱溝或棱紋,由下颌延伸達臍部。腹部具褶溝。通常身體的背面和胸鳍呈黑色,有斑紋,腹面呈白色,但也有的背面和胸鳍也呈白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鳍肢上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颌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鲸須每側有270~400片,須闆和須毛皆黑灰色。雌獸體後的下側長有一條細長的裂口,終止在肛門附近,據說在繁殖的時候,雌獸就是用它包裹住雄獸的生殖器,來完成交配動作的。
如何捕食?
鲸魚
這種龐然大物以鱗蝦這種體長還不到1厘米的小型甲殼動物為主要食物的,此外還有鱗魚、毛鱗魚、玉筋魚和其他小型魚類等。它的嘴張開時,其特殊的彈性韌帶能夠使下腭暫時脫落,形成超過90度的角度,口的橫徑可達到4.5米,可以一口吞下大量的磷蝦或較小的魚類,但其食道的直徑則顯得太小,不能吞下較大的食物,這可能就是它隻能吃小動物的原因之一。由于越冬期間好幾個月都不進食,為了維持那碩大無朋的身軀所需要的體能,在夏季裡便要吃大量的食物,常常可以連續吃上18個小時。由于日照充足,北方冰川地帶的海灣裡浮遊生物大量滋生,養育了以浮遊動物為食的鱗蝦,數量巨大,常常數百萬隻群集在一起,因此為座頭鲸提供了極為豐盛的食物來源。
座頭鲸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沖刺式進食法,将下腭張得很大,側着或仰着身子朝蝦群沖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腭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将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将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隻有當蝦特别密集時才适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螺旋形姿勢向上遊動,并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并逼向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内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集的獵物。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隻漁船拉曳大型漁網,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後一網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量稀少時,座頭鲸常常單獨或僅有2~3隻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隻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争食。因此,有時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鲸的數量。
聲音:
雄性座頭鲸每年約有6個月時間整天都在唱歌,而且其歌聲中敲擊音與純正音的比例與西方交響樂中兩者的比例非常類似。這種龐然大物至少能夠發出7個八度音階的音,但它不是毫無章法地在吼叫,而是按照一定的節拍、音階長度和音樂短語來歌唱。
研究人員還發現,座頭鲸還十分擅長用一種人類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來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進一步闡述,然後再回到稍加改變的原旋律上來。此外,它們還會進行“藝術交流”,印度洋的座頭鲸移居到澳大利亞的太平洋海域後,不出三年時間,澳洲“土著”座頭鲸就放棄了它們的傳統曲目,轉而演唱這些外來戶帶來的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