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自己的論文題目是否合格?上篇文章論證4要素:觀點、理由、證據以及它們之間的粘合劑介紹了論證的四要素,論證包含四個要素:觀點、理由、證據以及三者的黏合劑這四個要素如同樹形結構,共同決定了論文的質量而什麼樣的觀點符合标準,什麼樣的理由才有價值、邏輯合理,證據又該選擇什麼類型的這些問題在劉軍強教授的著作《寫作是門手藝》中也有進一步講解,本次我們将進一步展開介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何确定自己的論文題目是否合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确定自己的論文題目是否合格
上篇文章論證4要素:觀點、理由、證據以及它們之間的粘合劑介紹了論證的四要素,論證包含四個要素:觀點、理由、證據以及三者的黏合劑。這四個要素如同樹形結構,共同決定了論文的質量。而什麼樣的觀點符合标準,什麼樣的理由才有價值、邏輯合理,證據又該選擇什麼類型的。這些問題在劉軍強教授的著作《寫作是門手藝》中也有進一步講解,本次我們将進一步展開介紹。
一、觀點的三個标準
觀點即論斷,論斷有五類:事實論斷、價值論斷、政策論斷、概念論斷和解釋性論斷。不管什麼類型的論斷,都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标準:
(一)清晰表述,不合糊其詞
觀點應當是對問題的直接回答,直奔主題而不能繞彎子。讀者讀論文不是為了領略論文的雲山霧罩。寫作者容易犯的錯誤是籠而統之。例如前面提到的醫護比失衡問題。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體制機制問題。是的,很多問題都被輕飄飄地歸結為體制問題。這是一種偷懶的做法,因為不會告訴讀者任何新的内容。實際上,應該追問一下:什麼樣的體制?用人體制?薪酬體制?還是其他?這樣問下去作者會很辛苦,但是好處也很明顯:(1)想法更能落地而不是浮在上面,似是而非的混沌元素在這個過程中就被排除很多;(2)讀者能從更高的信息含量中獲益。
(二)觀點要值得一說,杜絕廢話
威廉與科羅姆指出,觀點不能四平八穩、老生常談,最好能給讀者帶來啟示或者新的信息。不過,觀點得是可驗證的,無法驗證的事情很難展開讨論。這個觀點最好具備現實性、倫理上可接受,驚世駭俗挑戰道德倫理的觀點最好不要。評價觀點是否值得一說,可以看它的反面是什麼。例如人吃飯這件事情。不同的論斷會帶來不同的讀者反應:
1.如果我們的觀點是 “人需要吃飯”,那麼讀者反應是:“廢話,這用你說嗎?這個觀點毫不重要、不值一提,3歲小孩都知道。”
2.它的反面是否值得一說呢?如果我們說 “人不需要吃飯〞,讀者會覺得作者腦子有毛病。這個觀點同樣不值一提,因為壓根不正确。
3.如果不死心,我們還可以說一個觀點:“人需要吃有機食品。” 這個觀點有點充足但比較平淡,讀者反應是:是的,萬事通先生。
4.如果我們把這個觀點反過來說——“人不需要吃有機食品”,讀者腦中會升起一個問号:有點懵,為什麼?如果論證好這個觀點,将能收獲一波聽衆。
讀者會對第四個觀點更感興趣。原因很簡單:第一,有争議性,與他們的預期不符合;第二,可以驗證,這一問題在公共衛生領域已經得到驗證;第三,觀點會對他們的生活方式産生影響。如果真如公共衛生研究所言,有機食品無法證明有利于人的健康,那麼我們就沒必要花錢去買昂貴的有機食品了。
(三)适度表達:别太多、别太滿
提觀點不是打群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新穎和深刻至上。幾個觀點一起說,就成了東北亂炖式的“一鍋煮”,讀者會如墜雲霧。每次隻提一個觀點,論證完後再提第二個。所謂分析,要義在于分而析之。
同樣,觀點不能說太滿。絕對化陳述往往是有問題的,例如,所有買日本車的都是漢奸。此類陳述容易引起讀者質疑甚至反感。觀點需要考慮論斷發生的概率、頻次和數量。恰當的表述往往需要對觀點施以時間、空間、概率等方面的限制。範圍得到限定,觀點遭受攻擊的可能也會降低。
二、理由:證明觀點的合理性
一個觀點要想有價值,就需要有理由的支撐,理由連接觀點和證據,一方面使讀者能把握觀點的結構,另一方面使證據以有序方式展現,方便讀者理解證據的角色。提出理由,會逼迫寫作者把一個觀點切分開來,将問題往下想一層(所謂的下沉一層)。理由是将觀點合理化的行為。每提出一個觀點,都需要告訴讀者為什麼這樣想,這樣做。例如,我們選擇了 A方法,而不選擇B方法,如果不解釋讀者會有疑問。熟練的作者總會提前卸掉讀者的質疑,主動地寫道:理由如下……如果這成為一種自動行為,那麼寫的東西會順暢無礙。
以醫護比失衡問題舉例,我們通過繼續追問,發現編制管理制度可能是醫護比失衡的原因。中國的公立醫院屬于事業單位,大部分人員通過編制進行管理。事業編制往往跟财政撥款聯系在一起。控制編制數量是國家用以抑制機構膨脹的策略。但這也形成了編内正式工和編外合同工的雙軌制:合同工在收入、勞動強度、社會保障等方面都弱于前者,但一旦出事總被拉出來背鍋。
但這跟醫護比失衡有什麼關系?我們需要呈現理由。其一,中國公立醫院面臨巨大的财務壓力,政府補貼僅占其運營經費的8%左右。它們需要通過提供醫療服務創收來維持收支平衡。其二,編制數量相對穩定,擴編難度很大。其三,與護士相比,醫生握有處方權,可以為醫院帶來更大的業務量和收入。因此,醫院管理者将會盡可能把編制向醫生傾斜。通過三個理由的解釋,編制影響醫護比的機制就講清楚了。
三、證據的選擇取決于研究方法
證據大約有量化證據、定性證據、實驗證據、文本證據、權威專家等五種,從某種程度上看,證據類型由論文的研究方法決定,即使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對應什麼樣的證據類型。各類證據有各自的優缺點,需要我們根據實際的研究問題選擇對應的證據。比如,
醫護比失衡這個例子,要怎樣證明編制導緻了醫護比失衡呢?證據類型取決于研究方法。
如果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可以用以下方式來驗證:
(1)比較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的醫護配比。民營醫院不存在編制約束,如果我們的假設是正确的,那麼我們應當看到民營醫院的護士數量遠遠高于醫生。
(2)比較弱化編制的地區和編制仍然重要的地區。例如,深圳已經取消公立醫院的編制,而廣州沒有。如果我們的假設正确,我們預期看到深圳的醫護比比廣州合理得多,即深圳護士——醫生的比例更高。
上面兩個衍生假設可以通過搜集統計數據、問卷調查數據的方式來驗證。
如果想采用定性方法,那麼可以訪談醫院管理者,看他們是否在編制分配中有重醫生、輕護士的做法。也可以分析醫院内部的規章制度,看醫院是否會利用某些硬性條件,比如學曆、工作年限來限制護士的入編。訪談資料和内部規章即為證據。
證據雖然承擔着“證明”的職責,但實際上,各類證據都有主觀性。如布斯等所言:“資料總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由資料搜集者決定的——搜集者決定找尋什麼數據、決定如何記錄他們所看到的,并決定如何将數據呈現出來。”同樣,不同學科對證據的評判标準差異很大。那麼應當如何評估證據呢?威廉與科羅姆認為可從四個标準去評判證據:
1.準确性。準确無誤是最重要的一條。
2.精确性。資料的顆粒度取決于研究需求,例如航空業、精密儀儀器要求極高。
3.代表性。如果研究對象差異性大,則需要大樣本,反之亦然。
4.可靠性。資料陳舊與否,是否是最新資料;資料提供者的聲譽如何;是否不偏不倚;資料的級别,是原始資料還是衍生資料;等等。
證據從最基礎的層面支撐了理由,進而支撐了觀點。寫作的日常事務就是尋找、排列和使用證據。學會判斷證據的好壞并恰當使用,是寫作的必備技能。然而,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證據必須為觀點和理由服務,不能沉迷于證據而導緻尾大不掉。一個形象的對比是律師和偵探。論文類似于律師的陳述,屬于觀點驅動型:“像律師一樣思考,并且通過證據來支撐我們的觀點,反複考慮那些可能不會支持該案例的證據,忽略那些既不能支持又不能反對我們觀點的證據,并且要确保陪審團知道指控某人有罪的内容和原因”。而偵探的陳述類似于數據驅動的研究報告:羅列各種說法和證據,然後得出結論,缺少精細的對比和選擇。我們要學會律師型寫作方式:用必要的證據支撐分析的理由和觀點,并将觀點傳達清楚。
作者:施利娟(科研寫作研究所編教研總監助理)請尊重原創,未經許可,拒絕轉載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