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
更新时间:2024-11-15 23:33:58

“嘀,嘀,嘀” 微信發出了接收信息的聲音,我一看收到了三張截圖,這是一個媽媽和剛剛住校女兒的聊天信息,前情大概是這樣的:

女兒今年新高一剛剛住校稍微有點不适應,就會在回到宿舍之後跟媽媽發信息聊一聊,媽媽就将這些信息轉發給了我,其實乍一看也還好,不過既然發給我了,我這職業病使然,就給媽媽回了一句:“看來,要教你‘好好說話’” 。

其實,我也能理解媽媽為什麼是這樣的回複,媽媽在基層工作,所以習慣性的以短平快來處理與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看到媽媽的回複都是很短、且指令較多。

感謝媽媽願意将此信息貢獻出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片段一:學校的貓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才能說到孩子心坎裡去)1

這裡 “我也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我的理解應該是回複再上面的内容,猜測一下,女兒在跟媽媽說着學校的生活,媽媽為了給女兒一些肯定和支持,于是說了這句話,但是我們來繼續猜測這個場景:

場景A:女兒對新的環境很喜歡

此時,這樣的回應無疑是加分的,因為當孩子分享快樂時,這份快樂被接受了,此時媽媽想有同樣的體驗是對孩子快樂的欣賞,是正向加分,孩子也許會說 “ 是啊,太好了,有機會你也來看看吧 ” 。

場景B:女兒對新的環境還不是很适應

此時,這樣的回應就會有點尬了,因為你不認可我的感受,似乎我在說我的你在說你的,既然這樣那我就跟你聊點别的吧。

當對方在表達負性情緒,而你說“我也想”的時候,就會覺得不被接納,似乎我的表達是不合理的,不被接受的,難道是我在無理取鬧?身在福中不知福?

沒有上下文,僅僅是一種猜測,供大家參考。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才能說到孩子心坎裡去)2

這一段是談貓的,你看我們學校的貓貓都被同學們照顧的很好,我們的學長姐都是很有愛心的,此時,我們或許可以多聊一下貓,通過聊貓進而了解女兒此刻的心情。

場景A: 媽媽的想法與女兒不謀而合,女兒也想買貓糧喂貓

那女兒可能會很開心地說 “嗯,是的呢,我都問學姐她們都喂的什麼牌子的貓糧,下次我也買一袋去喂。”

場景B:女兒其實并未想到要去喂貓,隻是轉移話題

這個場景下感覺就是上圖的狀态,“ 她們吃的可好了,學姐說她們原來就那麼小。” 是啊,小貓被照顧的很好,小貓也很适合這裡的生活,看她們長得多好,可是我還沒有适應,我還沒有找到那種自洽的狀态。

也許,我會這麼說: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才能說到孩子心坎裡去)3

學校的貓貓,還有一隻黑黃的,現在不在

呀,好可愛,看上去養得不錯

對,學姐們經常喂貓糧的,她們說原來貓隻有一點點大

噢,原來是學校的流浪貓呀,那真不容易,你們學姐還真有愛心,等你有時間了也可以加入她們

Tips:

中國媽媽的特點就是給建議,往往在我們還沒搞清楚情況的時候,就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給出了很多似乎很有價值的建議。比如此處“喂貓糧”的建議是希望女兒能通過貓貓融入集體生活,通過加強與學姐的聯系對學校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隻是在那個當下沒有關注到孩子本身的情感需求。

片段二:疊被子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才能說到孩子心坎裡去)4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也很熟悉呢?一個蹒跚學步的孩子摔跤了,“哇!”的一聲哭開來,爺爺奶奶奔過來指着地闆說 “哎呀,這地闆怎麼翹起來了,絆倒寶寶了。”我們會習慣于将責任歸于其他,似乎這樣就會讓孩子好受一點,但這麼做的潛意識就是“你做錯了,你做的不好”。

我們來聽聽同齡人是怎麼看待綠色對話框的——有點奇怪呀,為什麼一會罵教官,一會又要去向教官請教呢?

拆解一下:

“你們某某有病吧!”這句話經常看到有家長這麼說,其實,這樣的言語真的是一點用都沒有,試想你在那抱怨你們領導,然後對方來一句“你們領導就是有病。” 得,然後呢?都不知道咋接了吧,要麼就附和一下 “就是呀!”可是事情一點沒少。

“你讓教官撸啊!”這句話更無意義了,真的,如果孩子敢這麼說這麼做的話,此時她來跟你說的時候就是眉飛色舞了 :

“媽媽,今天教官來檢查内務,說我們不标準,給你看我的床(圖片)都這樣還不行,罵了我們一頓,我就請教官給我們演示了一下,哇,果然不一樣啊!(教官整理後的圖片)。”

“你态度謙虛點,請教官指導下。”這不又回來了嗎?繞不開向教官請教。

猜測一下,此時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委屈

——媽媽你看,我都做的這麼好了,教官還說不合格!

基于此,作為媽媽的你,會怎麼回應呢?

——啊?這樣還不行啊,你在家的被子可從來沒這樣過,就這樣還不算可以的,你們教官要求可真高呀,你們宿舍都不合格?那需要怎麼樣呢?

(首先,肯定孩子努力的成果,接着确認教官的高标準,然後幫助孩子找方法)

也許,接下來,孩子就會說:

不知道呀,我去隔壁宿舍看看她們什麼樣吧。

Tips:

其實孩子的辦法比我們多,我們人都有應激(急)反應,就是在那個遇到困難的當下就會自動搜索解決方案,而外界過多的介入會讓孩子的應急處理能力下降,改為——等、靠、要(等幫忙、靠大人、要資源)。

正如龍應台所說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而作為父母,在孩子離開前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

——培養自己擁有承受 “ 孩子可以獨立生活 ” 的底氣!

片段三:數學好難

怎麼樣才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說話(才能說到孩子心坎裡去)5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跟我家青少年模拟了一下以上對話,出了兩個回合,她就說“慢什麼慢啊,你試試” ,而且人家說 “三個字,沒誠意” 。

其實,我看到這部分的時候也是三滴汗,這完全的雞同鴨講的狀态呀!

媽媽,我數學不會

——注意,這是求助信号,說明孩子遇到了困難,不管這個困難實際上是大是小,至少此時對她來說是個關卡,所以我們要了解她究竟在學什麼,怎麼個不會法,是完全聽不懂還是老師講的快。

真不會,還要交作業

——不能慢啊,要交作業的,到這裡我們能感受到孩子的“焦急”,對于不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似乎除了“慢慢來、沒事的”這樣的寬慰,我們确實無能為力,但這句“慢慢來” 對于此刻的孩子來說是多麼的蒼白無力。當孩子着急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真正緩下來才有可能去尋找解決方法。

我沒聽明白,隻能作業幫

——看,孩子還是有解決方案的,那麼此時就算使用作業幫,作為工具我們也應該知道作業幫為什麼這麼做,而這裡的“你試試”是讓孩子試什麼呢?試着自己答題還是試着用作業幫解決作業?

忠告:跟孩子說話,千萬不要過于省略!

不知道這位媽媽是不是當時正忙于工作,而給到孩子的回複都是簡短的三個字,但其實對面體驗到的是——不在意和敷衍。如果是這種情況,忙完以後可以完整地跟孩子進行表達,如:

不好意思,孩子,剛才媽媽在忙***,我認真反複看了剛才我們的對話,我理解的是你目前在數學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不知道你現在在學的是什麼内容,之前是否有接觸過,這周在學校的作業你盡量去做,實在不會的可以問問老師和同學,等你周末回家我們再看看這種不會究竟是什麼情況,是教學脫節還是我們以前的基礎沒打牢,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們一起來讨論一下應對策略,剛剛入學難免有各種不适應,現在暴露出來都不是壞事,媽媽相信你可以面對這些困難,而且爸爸媽媽也一直在你身邊随時給你支援。(當然,最好的方式是打電話或視頻。因為通過語言或表情能更好地确認孩子的狀态。)

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受網絡語言影響,媽媽已經習慣于短句回複,那就需要這位媽媽盡量改變這樣的習慣模式了,因為這樣的交流是很容易産生誤會的。

Tips:

當孩子發出求助信号時一定要敏感,認真對待,共同探讨尋找解決方案,如果幾次都是得到“慢慢來”的答複,那孩子以後就不會跟你說了,作業幫幾乎能解決90%的問題,等到考試的時候都不會,也許父母就着急了,着急的時候就不一定能這麼好商好量了,于是一個指責一個覺得我求助過你也幫不了我,那我也沒辦法。

多少孩子就是這樣最後選擇了不溝通,多少父母因為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最終在産生嚴重後果的時候才悔不當初。

開口無小事,以上僅僅是對文字部分的一些拆解,而我們知道在溝通中文字所傳遞的信息僅僅占了7%,剩下93%都是在聲音、表情、肢體等非語言信息中,如果這些話都是通過語音來傳達的,那麼媽媽可能會捕獲更多孩子當下的情緒,給到更合适的回應。

其實,這裡的媽媽是一位非常好的媽媽,非常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要不是實在太遠她肯定會每周來心窩學習,但即使這樣她也經常保持跟我的溝通,我們常常一起探讨孩子的情況,給到她一些寬慰、帶給她一些思路,而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她自己得到的。

我想也許她會明白:最好的解決方案永遠是自己找到的,而我隻是那個陪伴與引導她找到那個最佳方案的人!而我之于她就是她之于她孩子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