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充斥着各種聲稱治療“腎虛、腎病”的保健品,讓老百姓一頭霧水,以為但凡能和腎字扯上關系,都得補補補!專家告訴你,這是錯錯錯!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腎内科副主任醫師 吳一帆
很多人以為,腎虛與腎病是一回事,“傻傻分不清”。其實中醫所講的“腎虛”,與西醫講的“腎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西醫的“腎”概念不同”
中醫認為,“腎”是一個功能性的概念。腎是先天之本,是人體健康的根本,是五髒六腑的根基。腎氣的虛實變化,主宰人一生的生長發育,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謝,控制骨髓、腦髓的生長。其功能,涉及到西醫學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呼吸、血液、神經、運動等多個系統。這些功能一旦不能正常運轉,就會出現如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失眠、早衰等各種“腎虛”症狀。
而西醫的“腎髒”,是一個解剖學概念,是指位于腰背部的、隸屬于泌尿系統的成對的器官。腎髒可以理解為人體内結構複雜的代謝處理器,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功能:
1、生成尿液,維持水的平衡;
2、排除人體的代謝産物和有毒物質;
3、維持人體的酸堿平衡;
4、調節人體的某些内分泌功能。
“腎虛是中醫症候腎病是西醫疾病”
腎虛是一個中醫證候,不是一個簡單的症狀,也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可能表現為腰酸背痛、四肢畏冷、頭暈眼花、耳鳴眩暈、夜尿頻多、性生活質量下降等諸多症狀。但最終的診斷需要有臨床經驗的專業中醫師進行細緻認真的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是否符合中醫腎虛的判斷。
而腎病是指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腫瘤、腎衰竭等西醫學概念上的疾病。這些疾病都是腎髒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改變,導緻尿液的質和量發生異常或是血液當中的代謝産物排洩發生異常,如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偏高等,甚至腎髒形态結構發生了改變,如腎髒萎縮、腎結石等。西醫診斷腎髒疾病,一般要借助必要的檢查,一般常規查三個項目,抽血驗肌酐、尿素氮;驗小便看尿中有無蛋白、潛血;做泌尿系B超看腎髒形态是否有改變,以此來判斷是否有腎病。
因此,中醫腎虛和西醫腎髒疾病不能畫等号,兩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可以交叉地并存。比如腎病的患者,有可能同時具有腎虛的證候。
“腰痛不一定是腎虛”
腰痛是中醫“腎虛”的一個主要症狀,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所以腎虛的人往往會損及“腰府”,導緻腰酸背痛。但是,如果反過來說,腰酸背痛一定就是腎虛,那就不對了,而這卻也是很多人的一個誤解。
從中醫角度來看,腰痛也有可能是瘀血、濕熱、風寒等因素導緻的,不一定是腎虛造成的,發病機理不一樣,治療的方向也會完全不同。
而從西醫的角度分析,腰痛,除了與泌尿系統有關外,還可能與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原因相關,治療的方法也是完全不同。
因此,發生腰痛時,須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針對性治療,千萬别胡亂冠以“腎虛”之名,自行服用各種“補腎”的中藥,而耽誤了正确的治療。
原文編輯:張小可
廣東電台南方生活廣播 林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