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現實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紛争的世界,你如果不具備強大的本領和氣場,你就無法取得想要的成功。隻有你真正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你才能在人生的大舞台穩操勝券,所向披靡。
明朝陳繼儒的《幽窗小記》(《醉古堂劍掃》)裡有這樣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這是一種曆經風霜後的深切體悟,是一種看透世事的淡然。然而,現代人大多覺得活得很累,甚至不堪重負。走在大街上,望着匆匆而行的人流,極少看到人們發自内心的笑容了。低頭族比比皆是,手機黨充斥着每一個角落。人們似乎都有着無盡的苦悶,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有的人隻要一見其容,這些情緒便一覽無餘。
常言道:喜怒不在面上。輕易表露情緒的人多是頭腦簡單,閱曆少的人。把内心的情緒輕易地展露給别人,會讓人很容易得知你内心所想,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或掌控。事實證明,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面對毀譽,隻會淡淡一笑,他們的面容裡永遠都是笑容,人們很難參透他們的内心。這是何等的灑脫。當然,這并不是人們所謂的虛僞、做作,這是為人處世必備的本領,是一種圓融的處事态度。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不輕易表露情感呢?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價值。有道是心底無私天地寬。隻要心中放下過多的私欲,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感覺。
其次,是認清自己所腳下的路。無論得失,不喜不憂。看淡得失成敗,不要過分地在乎别人對你的看法。而将這一精神發揮到極緻的是唐代一代女皇武則天。她死後立了一塊無字碑,無論千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一字不着卻盡得風流。這才是真正的豁達,真正的大境界。
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佛教領袖趙樸初在其遺作中寫道: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欤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獲。這句話恰恰體現出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克服浮躁心理
浮躁,是指輕浮、不安分、脾氣大、見異思遷、做事無耐心、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等不良情緒體驗。目前,浮躁是我們國人的一種普遍不良心理表現,主要特點有:心神不甯、焦躁不安、盲動、冒險。
浮躁心理的産生有社會和個人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原因。在競争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面臨一個重新定位的問題,感到很難把握自己的未來。于是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等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态。二是個人原因。個人攀比是産生浮躁的直接原因。我國的改革開放,“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的人較早獲得成功,有的人卻遲遲沒有什麼進步,于是攀比在所難免,往往造成浮躁心理。
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動,與我們所倡導的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争的精神相對立,對社會、國家和個人的發展極為有害,必須加以克服。
避免浮躁,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足。隻有不知足的人才會不滿,才會經常跳槽折騰。當然有追求是好事,但不切實際的追求就不好了。如果現實,就要踏踏實實地付出努力去實現它,即使是沒有結果也不灰心喪氣。
那麼,浮躁心理如何進行自我調适呢?
1. 做到知己知彼
比較是個體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有比較才有鑒别”,但比較要做到“知己知彼”,要從個人的能力、知識、技能等許多方面進行綜合合理比較,既要看到長處也要看到短處,才不緻産生心神不甯、無所适從的浮躁心态。
2. 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随波逐流,盲目崇尚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盲從主義等社會不良之風。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3. 要有務實精神
做事要有開拓、創新、競争的意識,更要有持之以恒、任勞任怨的務實精神。
4. 學會放松和排解不快情緒
情緒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會影響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生活的規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飽滿的精神狀态面對并解決問題。學會以傾訴和尋求幫助來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找一個聽你訴苦的朋友不會是太難的事。
二、内心平和才強大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會面臨很多難題:出身不如别人,生存很艱難;生活的圈子太小,辦事處處費心;感情上受到挫折,愛情至今難尋……似乎處處都有絆腳石,令你頭疼不已。這時候,你就需要具備一種“蘑菇”心态,學會忍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被安排到不受重視的部門”“總是做一些瑣碎的小事”“遭遇上司的冷嘲熱諷”“偶爾還代人受過”等。别人越是忽視你或自己越遭遇挫折,你越不要消沉。你要努力再努力,在奮進中強大自己的内心。
很多事情,别隻盯着好或不好的一面,當你換個角度看問題,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而當你正視現實,你才會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在無形中形成你的職業态度,使你認識到腳踏實地、用心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學到真本事。否則,一受到委屈,就叫嚷着“大不了不幹了”,隻能被視為不成熟的表現,也難逃“光榮離職”的命運。
對于生活、事業上的種種困難,你是沮喪失望下去?繼續郁悶下去?長籲短歎下去?還是改變心境,熬過去?有句歌詞唱得好“沒有人能夠随随便便成功”,風光的背後都是苦難和艱辛,好日子來之不易,它需要你不生氣不抱怨,堅定不移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一座山上,有兩塊一模一樣的石頭。幾年後,兩塊石頭的境遇卻截然不同:第一塊石頭受到衆人的敬仰和膜拜,第二塊石頭始終默默無聞、無人理睬。不招待見的石頭抱怨道:“為什麼同樣是石頭,差距竟然這麼大?”第一塊石頭微笑着說:“幾年前,山裡來了一個雕刻家,決定在我們身上雕刻。你害怕一刀一刀割在身上的疼痛,拒絕了;我卻一刀一刀忍受下來,現在成了佛像。”抱怨的石頭聽完這句話,頓時啞口無言。
孟子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社會是真實而殘酷的,我們都被生活一刀一刀地雕刻,在艱苦日子的洗禮中,收獲寶貴的人生經驗,擁有更加成熟的心志,從而一步步走向富裕和成功。
高晉是北京一家著名報社的副主編,他說:“不要看我今天這麼風光,想當年剛開始做實習記者時可是受盡侮辱。有一次主編看過稿子後不滿意,把我臭罵一頓,把稿子扔了一地,我隻好趴在地上,從女同事腳邊把稿子撿起來;新聞部主任也常這樣訓我:‘咱這裡是用人的地方,真想不明白你在學校裡都學了什麼東西,難道讓我每天幫你修改那些文理不通的稿子嗎?’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那段‘窩囊’經曆,我還真達不到今天這個水平。”
沒有饑餓的經曆,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貴,不知道那些被太陽曬黑了皮膚的耕種者的可敬,當然更無從感受餓得頭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怕。
沒有品嘗過寄人籬下的滋味,聽不到風涼話,看不到冷臉,過多的奉承讓你形成發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樹倒了,你開始失寵,在坑坑窪窪的路上,你絕對不如别人那樣行走自如。
每天,我們都應該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苦難和不如意。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鍛煉人。吃一番苦,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切地領悟人生;吃一番苦,可以使我們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吃一番苦,可以使我們更具堅韌的品格和精神;吃一番苦,可以使我們對生活多一份感情,對他人多一份愛心,對弱者多一份憐憫。
從現在起,改變我們的心境,用心工作,好好生活。
練習箴言
真實的、永恒的、最高級的快樂,隻能從三樣東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愛。
——羅曼·羅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