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鹿角,别名斑龍角(《本草綱目》),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獲得鹿角的方法分砍角和退角兩種。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間,将鹿殺死後,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淨風幹。退角:又稱解角、掉角或脫角,系雄鹿于換角期自然脫落者,故不帶腦骨。多在3-4月間采收。
形态:
1、馬鹿角:呈分枝狀,通常分成4~6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盤狀,上具不規則瘤狀突起,習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側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與主幹幾成直角或鈍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習稱“坐地分枝”;第二枝與第三枝相距較遠。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稱“骨釘”,并具長短不等的斷續縱梭,習稱“苦瓜棱”。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或微帶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鹹。
2、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長30~60cm,直徑2。5~5cm。側枝多向兩旁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與第一枝相距較遠,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縱向排成“苦瓜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3、鹿角脫盤:呈盔狀或扁盔狀,直徑3~6cm(珍珠盤直徑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底面平,蜂窩狀,多呈黃白色或黃棕色。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規則的半球形。質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或類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