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美食
/
哪種南瓜又好吃又營養高
哪種南瓜又好吃又營養高
更新时间:2025-02-20 17:44:15

哪種南瓜又好吃又營養高?當下正是吃南瓜的季節南瓜據現在已經有5千多年的曆史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南瓜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哪種南瓜又好吃又營養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哪種南瓜又好吃又營養高(愛吃南瓜的朋友注意)1

哪種南瓜又好吃又營養高

當下正是吃南瓜的季節

南瓜據現在已經有5千多年的曆史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南瓜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本草綱目》對它早有記載:“甘溫,無毒,補中益氣。”

南瓜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即使在幹旱和高熱的環境下也能生長。

作為一道普通的食材,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的香甜而細膩。除此之外,南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和蛋白質,其中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和「鉀」,每100g南瓜含量分别為890微克和145毫克。

此外每100g南瓜含有熱量 22千卡、蛋白質0.7克、碳水化合物5.3克、脂肪0.1克、膳食纖維0.8克、煙酸0.4毫克、維生素A 148微克、維生素C 8毫克、鈣16毫克、 磷24毫克。

常言道“秋天到,南瓜俏”。

秋冬季節,南瓜軟糯香甜,口感軟爛易消化,而且做法多種多樣。

蒸、炖、煎、粥都可以、蛋黃焗南瓜、擦成細絲炸丸子、還能做成饅頭、餅幹和甜品,可謂老少皆宜,難怪它也被稱為金瓜!

南瓜雖然好吃,但并非所有人适合多吃,4類人群要少吃或不吃。1、對南瓜過敏人群不宜吃南瓜

雖然說從醫學角度來講,南瓜并不是十分常見的過敏源,但是依然存在少部分人對于南瓜有過敏現象的。

這部分人在過了南瓜之後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皮膚紅腫、惡心想吐的感覺。所以一旦你發現自己在吃南瓜過後有上述類似的不适感,那麼請你馬上停止食用南瓜,最好到醫院檢測一下過敏源。

2、皮膚有感染和炎症者慎食南瓜

南瓜本來屬于一種性溫的食物,吃多之後容易上火。這種情況下,細菌感染和惡化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所以,對于皮膚有感染及炎症的人群來說盡量不要吃太多南瓜。

3、胃熱患者慎食南瓜

南瓜性溫,屬于熱性食物的一種,如果我們過多食用南瓜容易助長濕熱,所以胃熱旺盛者以及濕熱氣滞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長期大量吃南瓜。此外在進行手術之後、大病初愈階段也盡量不要食用南瓜,不利于虛弱身體的康複。

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不要吃老南瓜

南瓜中雖然含有豐富的果膠,但它的含糖量并不低。糖尿病患者如果無限制地攝入南瓜,血糖依然會不穩定,很容易導緻血糖失控。所以糖友們血糖控制不佳的時候要少吃南瓜,尤其是老南瓜。

#健康明星計劃##媒體人周刊##南瓜#

[心]謝謝點贊關注轉發和收藏[心]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輕食沙拉減脂餐食譜
輕食沙拉減脂餐食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減脂餐”一般都會配有有調味醬汁,比如“意大利油醋汁”、“法式油醋汁”等,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做起來非常簡單。本來不是很有食欲的減脂餐,拌上調味醬汁之後,瞬間胃口大開。今天百萬就把自己珍藏好久的“減脂餐調味醬料”配料免...
2025-02-20
芝士土豆泥
芝士土豆泥
芝士土豆泥?準備好所有食材:芝士,土豆,玉米,奶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芝士土豆泥?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芝士土豆泥準備好所有食材:芝士,土豆,玉米,奶油。先将玉米剝出來用微波爐叮一分鐘後取出備用。土豆去皮切片隔水蒸熟透。土豆倒入碗内用...
2025-02-20
涼拌蒜苔的家常方法
涼拌蒜苔的家常方法
蒜苔是一年四季都有的青菜,夏天的蒜苔撕成條涼拌,鮮嫩開胃,比炒肉還好吃,更适合炎熱的夏天。【涼拌蒜苔】原材料:蒜苔1把調料:鹽,生抽,陳醋,大蒜,小米椒,香油,白糖制作過程:1、煮鍋加水燒開,放入蒜苔焯水十幾秒,稍微變軟撈出後過冷水。2、撈...
2025-02-20
秘制黃豆醬怎麼做
秘制黃豆醬怎麼做
黃豆也叫黃大豆,在田間地頭,我每年都會種植一些自己來吃,秋收除去莢殼,晾曬儲存,冬季用來磨豆漿最合适了,老百姓親切的稱呼它為“植物肉”,它的營養蛋白質可以媲美肉類,人在熬夜、疲勞的時候,免疫力下降,吃黃豆可補蛋白,提高精力。朋友們在家都如何...
2025-02-20
脂肪肝患者的飲食與禁忌
脂肪肝患者的飲食與禁忌
本報記者鄭志強吳雪琴通訊員黃芳銘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副教授黃子成介紹,人體正常肝髒含脂量在2%—4%,當肝細胞内脂質蓄積超過肝濕重的5%,光鏡下每單位面積見>30%的肝實質細胞出現脂變,稱為脂肪性肝,簡稱脂肪肝。脂肪肝多見于長期飲酒、脂質攝...
2025-02-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