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的”、“它的”、“他們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筯骨。”
2、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它”、“他們”。《子魚論戰》:“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3、第一人稱代詞,相當于“我”、“我的”。《遊褒禅記》:“餘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4、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的”、“你們的”。《觸龍說趙太後》:“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
5、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些”。《孫膑減竈》:“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
6、指示代詞,相當于“其中”,“當中”。《十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7、恐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師說》:“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8、難道,豈。表示反诘、反問。《遊褒禅山記》:“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9、還是。表示委婉地商量。《殽之戰》:“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10、可要。表示期望。《伶官傳序》:“爾其無忘乃父志。”
11.如果,假如。表示假設。《獄中雜記》:“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
12.無實義,起調節節奏、舒緩語氣等作用。《涉江》:“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