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環境法治建設進程?鐘芙蓉 指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态環境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須夯實法治基礎,依托基層治理體系廣泛發動公衆參與,打通生态環境治理“最後一公裡”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生态環境法治建設進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生态環境法治建設進程
鐘芙蓉
指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态環境。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須夯實法治基礎,依托基層治理體系廣泛發動公衆參與,打通生态環境治理“最後一公裡”。
依法築底線守紅線,增強公衆環境責任意識
公衆廣泛參與是推進生态環境治理的前提條件。當前,應進一步強化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提高公衆對生态環境的認知水平,倡導公衆知行合一、築牢法治底線,增強保護生态環境的責任意識和行動能力。
一是大力普及生态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充分運用新媒體平台,推動線上環境普法常态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線下環境普法活動,強化公民生态環境法治思維。二是建立和完善生态保護紅線信息公開制度。生态保護紅線是我國生态環境的安全底線,公開相關信息是為了确保該制度落地落實落細,也是推進環境治理民主化、科學化的必然要求。及時向社會公開生态保護紅線範圍、邊界、監測評估等信息,有利于鼓勵公衆和社會組織參與、監督生态保護紅線管理,自覺與破壞生态環境的違法行為做鬥争。三是以法治力量引導全社會踐行綠色低碳生活。完善對綠色消費、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綠色生活行為的配套激勵制度,落實獎懲辦法,引導公衆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牢固樹立生态環境保護意識。
依法保障公民環境權益,打造生态環境治理共同體
在新發展階段,人民對優美生态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參與生态環境治理的意願不斷增強。基于此,應堅持民生導向,從生态環保領域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及侵害群衆利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入手,依法保障公民環境權益;在生态環境治理中暢通公民參與和監督渠道,落實相關主體責任,打造生态環境治理共同體。
一是依法保障公衆的生态環境保護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使公民知曉上述權利,了解依法行使權利和維護權利的正确途徑,能順暢表達訴求。二是堅持民生導向,抓好突出環境問題。圍繞群衆關注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廢氣排放、廢渣處理、噪音擾民、垃圾分類等問題開展重點普法,引導公衆共同關注周圍環境,依照法律程序客觀反映或舉報生态環境突出問題,形成群防群治意識。三是對重大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征求公衆意見。專項規劃編制機關應在規劃草案報送審批之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以其他形式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衆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建設單位應依法聽取環境影響評價範圍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專項規劃編制機關和建設單位應負責組織公衆代表參與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對公衆參與的真實性和相關結果負責。
依法促進志願服務,建立服務組織體系
近年來,我國參與生态環境志願服務的公衆數量激增。基于此,應積極促進生态環境志願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常态化,依法建立完善的志願服務體系,以良好組織形式提高公衆參與生态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一是依法規範志願服務的組織建設。推動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生态環境志願服務隊伍,持續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依法規範志願服務組織的資金來源及使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依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環境志願服務組織的運營管理,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購買服務的項目目錄、服務标準、資金預算等情況。環境志願服務經費的管理使用情況,應接受環境志願服務工作協調機構、捐贈者、資助者以及志願者的監督。三是以工作創新加強生态治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反饋制度,通過創建典型項目、宣傳典型人物做好示範引導。比如我省近年來持續深化“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持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色衛士下三湘”等生态環境保護志願服務品牌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
(作者系湖南省綠色經濟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