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人物在現在情況下會混得好還是混得差,這得從兩個方面去看。一個方面,要看在現在的時代背景情況下,什麼樣的人要風得風,要雨有雨,混得如魚得水,什麼親的人會混得差,寸步難行;另一方面,我們要看這個曆史人物的性格如何,是否适合現在的職場。
我們先看第一個方面,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之下,什麼樣的人會混得好,什麼樣的人會混得差?大家知道,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眼球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情況下,人要混得好,須要有幾個條件:一是獨特而尖端的知識,誰占據了這麼一個知識高地,誰就坐在了富礦之上,将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财富;
二是如果沒有尖端的知識,那麼退而求次,就需要廣泛的人脈,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好辦事,誰人緣好,誰就得得到更多的幫助,誰就會混得好;
三是要有遠大的眼光。井底之蛙、目光短淺的人,本身就沒有遠大目标和抱負,目光所及,往往隻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的人往往行之不遠。任何一個成功的人,混得好的人,雖然不一定開始就有最遠大的目标,但這樣的人不會局限于跟前和腳下,也不會滿足于眼下和當前,他會在前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目标,執着前行,一旦機遇來了,他就是那個最有準備的人。一個從沒想過當将軍的士兵,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将軍。
當然,一個人要混得好,還有一些其他條件,比如慎終如始的執着精神,千裡馬遇伯樂的良好機遇等等,不過,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在現在這樣的時代,也能混得很好了,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三個條件,來比較劉邦和項羽,就可得出誰會混得更好。
獨特而尖端的知識,這一點劉、項二人都夠不着,劉邦雖然農民出身,但也寫過大風歌,有點小才氣,項羽雖貴族出身,但年輕時也不喜歡讀書,與劉邦可謂半斤八兩,這一點,二人打個平手。
那麼第二點,就是人脈了。這一點,劉邦可以得一百分,而項羽得三十分到頂了。跟着劉邦到最後的,都是他年輕時的好朋友,他對朋友好,所以朋友對他也不離不棄,而且,他對朋友從不講究來頭、出身之類,隻要來,就會用,隻要有才能,就會大用。而項羽就差遠了,韓信、陳平、英布等人,原來都是項羽的手下,結果後來都跑到劉邦那去打工,手下唯他馬手是瞻、對他死鐵的範增都被他氣跑了,在做人和容人上,項羽是非常失敗的。所以,擱現在,劉邦當會朋友遍天下,而項羽肯定寸步難行。
就遠大目标而言,項羽也較劉邦短視。雖然他倆都在見到秦始皇巡視後,發出過“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當如此也”這樣的豪言壯語,但項羽平定鹹陽後,有人勸他以關中為首都,成就霸業,他卻回答說說:“富貴之後不歸故鄉,如同衣錦夜行,誰會知曉?”這一方面說明他虛榮,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目光短淺,這樣的人,在當時會混得不好,在現今,當然也會混得不好。
,